狂犬病疫情延燒,最倒楣的還是動物。來到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這是國內唯一的民間野生動物救傷單位,研究組組長林文隆拿出一籠籠動物,有蒙眼貂、蜜袋鼯、小刺蝟等等,這些動物遭受疫情波及,被主人棄養到消防隊,消防隊再把牠們送來收容。林文隆說,「狂犬病檢測出錢鼠之後,有個鼠字大家就嚇死了,松鼠、蜜袋鼯、小飛鼠,怕狂犬病,統統丟出來。」
錢鼠驗出狂犬病毒,緊急滅鼠非解方
7月底,台東一隻錢鼠被驗出狂犬病毒,縣市政府紛紛祭出捕鼠藥來滅鼠,卻缺乏對錢鼠的瞭解。鼠藥是用麥片米糠混合抗凝血劑做成,食蟲目的錢鼠根本不會去吃,不但白忙一場,還後患無窮。
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組長林文隆舉例,「高雄市釋出21公噸的老鼠藥,丟哪裡?山上亂丟;誰吃?松鼠、鼬獾、白鼻心吃到都死了。食物鏈的最高消費者猛禽也將受害,鼠藥毒老鼠,兩三個月老鼠的數量就會恢復,但是猛禽恢復的速度很慢,最終可能會讓生態系瓦解。」
目前為止,錢鼠感染狂犬病只有一個案例,證據也顯示錢鼠不是保毒物種。所謂保毒物種,是帶有病毒但自己不會發病,卻會成為病毒載體。專家認為錢鼠是特例,不是主要擔心對象,因為檢驗出狂犬病毒的物種,目前為止集中在鼬獾。
鼬獾身上的狂犬病毒,大多源於犬隻咬傷
屬於貂科的鼬獾,分佈普遍,白天休息,夜間活動,主要吃蚯蚓等無脊椎動物。當大家聽到鼬獾就害怕,還是有人願意對無辜動物伸出援手。輕輕揉著鼬獾寶寶的耳朵,志工吳小姐細心的餵牠喝奶。還不到一個月大,身上卻有道很深的傷痕,吳小姐說,「牠是被民眾撿到,送到派出所,腳的傷口可能是被狗咬到或除草機割到。」這隻幸運的小鼬獾,只要康復,未來將設法讓牠重回野外。
另一隻成年鼬獾就沒這麼幸運,被狗咬傷的牠,前一天送來時雖然緊急救治,還是無法熬過劫難。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組長林文隆表示,如果這隻鼬獾有狂犬病,咬牠的狗也要注意,不能放任山區的自由犬隻到處亂咬,要打疫苗、限制活動。
狂犬病這項人畜共通病毒感染的疾病,四千年前就有紀錄,致死率接近百分之百。病毒宿主主要為犬隻、蝙蝠、浣熊、臭鼬、狐狸和鼬獾。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大約有3到5萬人死於狂犬病,集中在非洲與亞洲,大都是被犬隻咬傷感染。
延伸閱讀》犬瘟熱大追擊|野生動物離奇死亡追蹤
以疫苗注射預防狂犬病,勿隨意棄養犬貓
1948年,來自上海的病毒入侵台灣,到1958年為止,台灣有782人死於狂犬病,最後一筆犬隻感染紀錄在1961年,之後五十多年未再出現,2013年6月,台大教授龐飛的研究團隊,卻從來自雲林與南投的鼬獾身上,檢出狂犬病毒。
從此,台灣從非疫區除名,隨著時間過去,至8月16日為止,農委會陸續檢測了356隻路倒野生動物,染病的鼬獾87例,錢鼠1例,其餘都未檢出。鼬獾病毒特性尚待釐清,最迫切的是建立有效防線。防檢局副局長趙磐華表示,首先針對發生的鄉鎮與山區,加強預防注射,再慢慢擴散到外部區域,由點連成面,只要注射率達到80%,就不會造成大流行。
由於疫苗儲備量不足,目前針對高風險區優先施打,但來的都是家犬,行動自由的流浪犬,一直是問題。忙著和清潔隊員一起捕狗的南投縣國姓鄉北山村長劉煥峰表示,因為民眾害怕,加上流浪犬會困擾商家,大家一直通報要捕捉流浪狗。
捕捉流浪犬加上民眾棄養,擠爆各地公立收容所,有些縣市暴增3到4倍之多,雖然農委會已經緊急擴充,總容量也只有一萬多隻。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認為,捕捉無法控制疫情,台灣流浪動物永遠抓不完,沒有足夠收容所,也沒有足夠的人領養,他質疑政府是變相藉由狂犬病,來撲殺流浪狗。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林宗毅回應,這部分已經加強第一線人員的訓練,宣導正確觀念,犬貓只要施打疫苗就是安全的,請民眾不要棄養,或看到流浪狗就通報捕捉,希望從源頭減少收容動物的來源。
疫情危機,讓寵物管理的問題無所遁形,當源頭無法解決,從後端著手總是事倍功半。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組組長林文隆說,「如果犬隻登記制度落實,還會有那麼多流浪狗貓嗎?棄養的處罰如果落實,會有那麼多流浪狗貓嗎?非法繁殖場查緝,一年有幾件,零。」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葉力森表示,動保法的邏輯很簡單,所有寵物都登記,打晶片,每年做好狂犬病預防注射,但是以台灣的寵物數量,每年沒有用掉150萬隻疫苗,就算失敗。
疾病管制出漏洞,非法走私動物由誰管理?
非犬隻的寵物管理則是一片空白,非法走私更是無法掌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主管機關指定必須登記的物種只有狗,不包括貓與非犬隻寵物,這部分有些還來自走私。從民國95年開始的統計資料顯示,活體動物走私數量有35萬4011隻。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說,台灣是很多寵物集中輸出的點,物種至少有3800種,很多疫病可能就這樣被帶進來,狂犬病只是其中一例。
這些動物到台灣後,該歸誰管?政府互踢皮球,成為疫情監控的重大疏漏。林文隆表示,林務局允許輸入,防檢局也通過,國貿局就核准,進來之後是野生動物還是寵物?如果是寵物該歸動保處管,但動保處只肯管犬貓,管理權責前面分的很清楚, 後面卻不知道怎麼分了。
野生動物相關研究貧乏,學者籲注重野生動物族群健康
鼬獾病毒凸顯了另一個動物管理問題,當野生動物面臨突發狀況,亂成一團,人們才驚覺瞭解的太少。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林思民感慨,過去對野生動物的研究非常貧乏,這幾年教科文預算縮減,野生動物研究受到衝擊,經費有限,導致發生疫情時,缺乏基礎知識。
家衛所公佈的病毒基因序列顯示,鼬獾病毒在台灣可能已經存在很長的時間,並且有分化現象,想把問題釐清,農委會決定啟動野生動物監測計畫。由於將參與調查的人員必須施打三劑疫苗,還要一個月的時間,九月初將正式展開調查,目標鎖定六種食肉目動物。
延伸閱讀》遊蕩犬貓怎麼管|TNVR如何才有效?
曾經參與犬瘟熱研究與山羊疥癬蟎調查的陳貞志博士,深知台灣野外調查的困難與重要性,野生動物的流行病學對台灣影響重大卻長期缺乏。陳貞志表示,一定要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實際採樣,才有辦法進一步控制傳染病。他認為,台灣的野生動物研究,比其他國家困難很多,山高水深,野生動物監測非常困難,疾病更難。因為很多疾病調查需要做動物操作、採樣,再送到平地檢測,卡在經費與人力,研究一直很少。
狂犬病風暴,凸顯防疫機制的缺失,數十年來台灣寵物管理失當,走私猖獗,長期忽略野外調查。一個多月來,這株病毒的特性如何?會不會跨物種傳染?解謎腳步必須加快。
陳貞志表示,這二十年來,絕大多數的疾病,是野生動物傳給人類,加上環境變化、氣候變遷、大量人口移動,還有動物因為棲地破壞大量移動,很多未知、致命的疾病,陸續爆發。所以除了保護人類健康,野生動物族群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如果牠們不健康,有一天就會傳到人身上。
當下,新疫苗一批批進口,山區犬隻施打疫苗持續進行中,高風險人員也陸續接種疫苗,只要防線建立,將病毒圍在山區,就能爭取一些時間,盡快修正錯誤,別讓動物再度淪為無辜受害者,誠心學習,狂犬病危機,也是轉機。
延伸閱讀》野生動物生病了:「病」非我願 人類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共存?|ft.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陳貞志教授|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