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跟你說石化_上篇:毒化人生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張光宗

根據石化產業龍頭台塑集團的估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的石化原料用量,是170公斤,是世界平均值的10.6倍、中國大陸的23倍,可以說是最愛用石化等塑膠製品的國家。然而在每天耗用塑膠用品的背後,卻也帶給台灣人健康與環境上的災難...

塑膠製品中,往往添加了許多有害物質,包括塑化劑、阻燃劑、保鮮劑、重金屬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它的生殖毒性,會對下一代造成永久的影響。

台灣的塑化劑用量驚人,每年高達二、三十萬噸。包括PVC材質的保鮮膜、食物包裝、塑膠皮革、汽車內裝、玩具等塑膠產品中塑化劑含量,可能高達30%,甚至60%以上。

陽明大學教授陳美蓮調查發現,有37%的台灣民眾,體內塑化劑(DEHP)含量超過每日容許的暴露量,這個値是美國的五到七倍、德國的三倍,另外成大微量毒物中心也和醫院合作,蒐集孕婦的血液、尿液、羊水、乳汁等做分析,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含量越高,甲狀腺賀爾蒙就越往下降,極可能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的發育,這些孕婦生出的嬰兒,也有明顯雌性化的傾向。



令人擔心的是,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DEHP的含量,是美國的10到13倍,為什麼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會遠高於歐美?走一趟大賣場就可以找到元兇…

PVC保鮮膜中含有大量的塑化劑,只要接觸到油脂類的東西,就算不是高溫也會溶出污染食物。另外像便利商店賣的各種餐盒,經過微波加熱,殘留的塑化劑也接近人體每日容許的暴露量。日本早在2002年就規範,含有DEHP塑化劑的塑膠材質,不可以和含有油脂的食物接觸,韓國也於2004年,禁用PVC材質包裝食物。台灣終於在今年九月宣布,將在2013年禁用PVC家用保鮮膜,但是一般賣場和商店,卻仍沒有明令禁止。另外,小朋友常常接觸的玩具、鞋類,也是有毒塑膠PVC的大本營。

塑膠用品中的有毒物質不但威脅民眾健康,也威脅我們的環境。成大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十年來進行台灣河川底泥採樣,發現台灣各大河川中,以將軍溪、二仁溪、淡水河等河川底泥中的塑化劑、嗅化阻燃劑等濃度最高。其中將軍溪是台南縣的主要河川,而台南縣正是台灣塑膠工廠最密集,也是塑化劑使用最多的縣市。這些有毒物質累積在生態系統中,導致河川中的魚貝類生殖系統異常,出現雌雄同體情況。



廉價的塑膠用品廢棄之後,成為千年不化的污染。根據統計,台灣的家庭垃圾中,30%以上都是塑膠製品。回收再製賦予這些塑膠垃圾新的生命,台北縣中和市是全台灣資源回收成績最好的鄉鎮,資源回收的輸送帶上,數十名工作人員每天忙著撿選一波又一波,不斷湧進的塑膠垃圾,這些塑膠廢棄物中,有很多屬於複合材質,是無法回收的。

台灣每年耗用180億個塑膠袋,但塑膠袋回收率不到十分之一。這些沒有辦法回收的塑膠垃圾,絕大部分進入掩埋場或焚化爐,成為焚化爐中戴奧辛最主要的來源。也有許多塑膠垃圾流向大海,日積月累將海洋釀成一鍋塑膠濃湯。環保團體每年都會舉辦淨灘活動,但是相較於廣大的海洋垃圾,能夠被撿起來的垃圾,顯得微不足道。

這些塑膠垃圾最初的來源,是地球億萬年累積的珍貴石油資源。當我們繼續享受著便利又便宜的塑膠生活,我們的健康與環境也正付出代價。但石油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廉價的塑膠生活又能持續多久?

地點
集數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