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
如果想要認識土地,你會怎麼做?最好的方式,就是跨出你的腳步。2008年,郭兆偉花了57天的時間,以徒步的方式環島一圈,今年他邀請更多的人,用三十八天的時間分東西兩支隊伍,一起用雙腳,真實地貼近台灣海岸線。
第一天 基隆 與車爭道
在基隆文化中心集合後,環島夢想開始啟動。隊伍分成東西兩線,從基隆到墾丁,要花三十八天的時間,盡量貼近台灣海岸線,去感受台灣海岸線的多種面貌。
走在台灣最北端的基隆市,這裡港口密集,隨意走走,都很容易看見人工港口。
在這裡人和海緊密相依,許多商業活動也和海洋息息相關。在基隆,大多數都是人工港口,難得的自然港灣蕃仔澳,台電公司卻計畫在此地擴建火力發電廠,規劃在海中架設長長的卸煤碼頭和防波堤,讓關心海洋環境的團體,十分反對。
行進隊伍中不斷飄揚的旗幟,來自反對蕃仔澳興建卸煤碼頭的團體,透過他們的解說,隊員們更加了解基隆海岸所面臨的問題,親身來到環境事件現場,對當地的環境問題,更能感同身受。
第四天 卯澳濱海公路
長時間的步行,對體力和心理都是一大挑戰,剛從學校畢業的蔡天華,懷抱著想要多認識台灣的環島夢,剛出發的第一天,就想打退堂鼓,但親手做的『環島中』牌子,時時刻刻提醒著她,要堅持下去。
因為步行,速度放慢了,就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事物,總是開車疾駛而過的濱海公路,隊員們因為步行而擁有不同的海邊體驗,藉著和當地漁民的互動,也拓展了對海洋的認識與了解。
第十五天 彰化潮間帶
旅途中,環島隊伍最常睡的是寺廟和教室,今晚的借宿地點在彰化福海宮的香客大樓,看到久違的床鋪,讓隊員們興奮不已,簡單的房間,就讓他們有五星級飯店的感受。
這一趟環島行,隨時都有新成員加入,像是這一對家住彰化的姐妹,就報名當天來回的活動,想要多瞭解家鄉的海岸。
西南沿海是台灣養殖漁業的重鎮,走在海堤上,看到的都是蚵架風景,在彰化縣王功芳苑一帶,還保有用鐵牛車和牛車採收蚵仔的方式,每天,蚵農們總是靜靜地等待潮水退去。在這裡,人和這片海洋,是如此地和諧共處。
潮汐帶來的有機物,不但是養殖漁業最佳的養分,也餵養了潮間帶許多的底棲生物,然而這片彰化人賴以維生的海岸,卻即將面臨巨大的危機。根據九十五年營建署資料顯示,彰化縣只剩下5.2%是自然海岸,彰化縣大城鄉這片最後泥灘地,有可能隨著國光石化動工而消失殆盡,複雜的議題,或許無法在短時間內讓隊員瞭解全貌,但至少能讓他們有機會碰觸到台灣海岸線的議題。
第三十三天 達仁 阿朗壹古道
台灣東海岸的原始美麗,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天堂,保有許多的自然景觀。近年來爭議最大的,就是連接台東南田和屏東旭海的阿朗壹古道,也是公路單位稱呼的台26線最後缺口。
想要沿著海岸線到達屏東旭海,必須要翻越高陡的垂直山坡,攀爬中要踩穩腳步、用力抓緊繩索,小心腳下易碎的地質環境,想像著當年往來於台東與屏東兩地的先民們,總是翻山越嶺往返兩地。
從高處往下看,這一條原始海岸,美得讓人驚嘆,連七十多歲的許伯伯也大呼不虛此行。大家緩緩步行,有的時候就乾脆駐足停留,看著海浪不停地拍打,大海是這樣地柔軟又堅強,仔細聆聽,這裡的海浪唱著不一樣的歌聲。
超過三十度的高溫下,東行隊員繼續南行,走在屏東滿州鄉的九棚大沙漠,周遭的沙灘車呼嘯而過,由於太平洋東北季風造成的沙子堆積,形成了台灣難得一見的沙漠景觀,讓愛好刺激的遊客前來飆沙,即使屏東林管處架設了禁止飆沙的警告標語,仍是不減飆沙遊客的興致。
走在台灣海邊,隨處都可以看見的垃圾,讓人不禁省思,隊員們撿拾垃圾,希望能替台灣海岸線找回一絲乾淨,也替人類輕率的態度贖罪。
沿著台灣的海岸線步行,不管是一天、兩天或者是三十八天,每個人的收穫各有不同。太多的感動,沉澱在他們的內心裡,為了怕忘記,蔡天華把每天發生的點點滴滴,記錄在本子裡。
二○○九年五月二十四日,東西兩線的隊伍在屏東墾丁會師之後,這群人和海洋的故事,就此劃上句點了嗎?跨出你的腳步,去接近海洋,學習和大海做朋友,人和海洋的故事,才正要開始…
側記
在『練習曲』之後,環島旅行似乎成了一種流行,不過每個人的目的不同,有人想要挑戰自己、有人想要給自己一個長假,也有人想要認識台灣的土地。選擇用步行,是速度最慢,也最能夠感受到台灣土地和文化的方式。當你一步一腳印的走在台灣的海岸線上,和當地的居民、團體互動,更能深入了解當地所遭遇的環境問題,就算有不同的意見也無所謂,因為有更多的人去討論和關注,台灣的環境就不會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