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屋的生死悲歡|逐漸崩壞的城市老建築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老屋生,老屋死,消亡的不只是房子,而是城市發展的歷史。當各地發起搶救老屋行動,也許該正視,我們的城市走入空洞,成為一個只求利益、遺忘文化的失根之國…

一地破碎的磚石木料,彰化台銀舊宿舍在度過77個歲月後,一星期間,連拆八棟,毀掉彰化最大的日式宿舍建築群。邱明憲在彰化推動人文深度旅遊,在得知台銀以清理廢屋為由,要拆除老屋,發起搶救行動,卻阻擋不了拆除工程。最後十棟老屋拆掉八棟,邱明憲感傷彰化最美的風景,就此消失不見。

長期關心嘉義歷史的余國信,穿梭在嘉義街上,尋找老屋身影。來到一棟約有80年歷史的日式舊宿舍前,高聳的屋身建築和連棟式房舍,大量木料的運用,彰顯嘉義為木業之都的歷史地位。但是老屋目前處於閒置,並且不斷崩壞,再不搶修保存,總有一天會倒塌消失。



木業之都嘉義,早期處處有歷史老建築。街上一棟二層樓的民宅,設計相當優美,層層相疊的屋頂,像不斷上升的山峰,余國信以多層次的美感,來形容這棟老屋。由於房屋長期居住使用,保存良好,卻面臨屋主轉售,老屋可能被拆除,余國信思考著各種搶救方式。

搶救行動才要進行,老屋就被拆除,重回原地,老屋不見,只剩清空的土地。台灣許多老屋,因為官方廢棄,民間轉售,最終都走上拆除命運。加上指定保存政策,時間過於緩慢,都讓老屋保留困難重重,一些接近百年歷史的老屋,不斷面臨拆除危機。

有老屋消失,也有老屋慶祝重生,嘉義林管處旁的百年宿舍群,在政府推動下,陸續完成歷史建築的修復工程。

修復老屋的程序其實相當繁複,必須先經過審查指定,再依專家意見,採用適合的修復方式,才能讓老屋重生。修復分區進行,在老屋修復的工地上,專業的修復技師,必須找出可用舊木料,再填補新木料,盡力維持老屋的舊樣子。

老屋修復最困難的地方,在於沒有參考資料,長期以來又增添改建,建築師和技師必須像偵探,從結構裡分析出原有的樣貌。像這間湯屋,原本以為只有一間澡堂,打開結構後,才發現是男女分浴的二間澡堂。

四年來,嘉義林管處陸續修復營林俱樂部,重現巴洛克式的木屋風華。接著修復一棟棟宿舍,恢復檜木村落的盛景。在重生的老屋裡,安排了紙雕展示,一件件作品,訴說著嘉義的故事。另外也透過木作工藝,尋找木業發展的新可能。



老屋修復後,一些原有的歷史器物,一併被收藏展示。一頂有著80年歷史的小神轎,工藝相當細膩精美,如同台灣歷史之寶,還吸引了二位日本研究者,專程到嘉義拜訪,他們從神轎頂上的徽飾,解釋神轎具有祈福意義。留下老屋,也留下歷史,同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讓城市有人文深度,讓社區也有共榮願景。

在口號聲裡,台中的三光巷長安新村再現拆除危機,熱愛老屋的朋友們,自發的聚集在一起,為老屋綁上紅氣球,期待它的保留與重生。城市在變動,老屋面臨生死存亡,消失一棟老屋,就是消失一段歷史,最終會讓滿城成為文化荒漠。當更多的人站出來,為老屋請命,也許該思考老屋的生死悲歡,其實牽動著土地認同,還有家園守護的心情。

集數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