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綠能部落|發展再生能源實踐能源自主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忠峰

每年七月的小米收穫祭,是台東達魯瑪克部落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部落少女們舞動著鞦韆,感謝祖靈恩賜,但是今年的小米收穫祭,跟往年很不一樣,太陽光電板在鞦韆旁閃閃發光,像是在宣示部落自治的第一步,是電力的自主化…

達魯瑪克是東台灣最大的魯凱族部落,一旁的利嘉溪,是台東自來水的源頭,而台東最早的水力發電廠-東興電廠,也藏身於利嘉溪支流。東興電廠於1941年興建,是一座發電量只有900仟瓦的川流式電廠,2005年登記為歷史建築。其實東興電廠的興建,跟部落有著一段淵源。

每次遇到颱風、輸配電受損,部落總是面臨停電窘境。部落旁的水力電廠發電量小,對台電來說毫無經濟效益,卻能供應部落的需求,又是潔淨永續的能源,有沒有可能成為部落自有的電力呢?去年達魯瑪克社區發展協會與環保聯盟、台東大學經過多次討論溝通,部落會議決議要朝向百分百綠能部落邁進,藉由能源自主,凝聚部落意識。

七月底,環保聯盟透過募捐,募得4KW的太陽能板與儲能電池,在部落小米收穫祭前與部落共同合作舉辦綠能部落培訓營。學員除了學習綠能知識,也實際動手組裝光電板。太陽光電板組裝之後置放在小米收穫祭會場,提供祭典會場的用電,象徵部落邁向綠能的決心。

自主發電的願望不只在原民鄉。花蓮吉安鄉南華村是個水圳圍繞的村落,村子裡到處可以聽見流水聲,終年不絕於耳。發明家陳仁性多年前發明了一套迷你的垂直軸水力發電機,去年開始與南華社區合作進行測試,不需要任何土木設施,大約只要半小時,就可以在水圳中架設完成。經過半年多測試,垂直軸水力發電機的發電狀況穩定,可直接供應水圳旁的燈光照明。

小型垂直軸水輪機未來如何結合發電機提高發電量,還需要結合更多領域的技術人才,進行更多實驗,花蓮環保聯盟會長鍾寶珠認為,這種小型水力發電未來如果能廣泛應用,有助於偏遠地區電力的自給自足。

不管是在原住民部落還是在農村,邁向綠能是許多人的盼望。或許從目前的法規、技術層面來看,還有太多困難需要克服,只有持續嘗試改變現況,才能一步步創造真正的綠能家園…

集數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