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之樂音|台東都蘭部落尋回樹皮衣的技藝

記者 張岱屏

今年四月中,台東卑南文化公園傳來陣陣敲打的聲響,鐵鎚、石棒此起彼落地落在粗壯的樹幹上。這是卑南文化公園舉辦的卑南文化週活動,乒乒乓乓的敲打聲,吸引了許多好奇的小朋友們,跟著阿美族的阿公阿媽們一起拿著棒子,加入製作樹皮衣的行列。

樹皮布是一種由拍打技術製作成的無紡織布料,與紡織布的經緯織造技術系統完全不同。考古學者根據遺址中出土的「石打棒」,推測史前人類有製作樹皮衣的習俗。在中國大陸的華東、東亞及中美洲的遺址中,都有石打棒出土的紀錄。在台灣台北縣八里的大坌坑遺址、台東卑南等遺址中,也都發現過石打棒。

也許你會問,考古學者如何能論斷石打棒是用來製作樹皮布的呢?這樣的論點主要是從整合民族學與考古學的研究來看,認為民族學樹皮布石打棒與考古出土石打棒的資料,兩者顯示出相當的一致性。也就是說,雖然我們不知道過去卑南文化人如何使用石打棒,卻可以依稀從目前原住民的文化中得到線索。

製作樹皮衣的傳統,在原住民部落中斷了六、七十年之後,在台東都蘭部落復興。民國91年,都蘭部落的頭目決定尋回失落的樹皮衣傳統,逐一訪問部落耆老有關樹皮衣的技藝。三年來不斷地摸索,敲壞了許多的樹皮,最後終於成功製作出樹皮布。

樹皮衣不僅耐洗、防水,而且十分涼爽,是早期阿美族人上山下海,從事捕獵工作時的最佳穿著。如今,樹皮衣重出江湖,穿戴在孩子的身上,為今年夏天的童年,帶來山野與歷史的杵音。

地點
集數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