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澤蘭|外來種小花蔓澤蘭強勢侵台

採訪 比恕依‧西浪
攝影/剪接 陳添寶

七零年代,有一種中南美洲的藤類植物,姿態婀娜多姿、生長極為快速,進而被人引進到台­灣,聽說是為了園藝造景,也有人說是為了水土保持......總之,它就是進入了台灣­。 

1980年代,原產地中南美洲的藤類植物──小花蔓澤蘭,姿態婀娜多姿,生長極為快速,進而被引進到台灣,短短一、二十年間,以極強的攀沿能力快速地在台灣低海拔的山區蔓延開來,覆蓋菜園果樹,山野開闊地、溪谷、荒地以及道路兩旁都有他的蹤跡,留給我們一臉的驚愕。

根據特有種生物保育中心2001年的資料顯示,台灣除了北部五個縣市、離島的澎湖和金門縣之外,其他十七個縣市受害面積高達四萬一千多公頃,相當於整個台北市再加上一個基隆市的面積。

過去十幾年間,台灣社會從農村轉型到現在的工業及資訊社會,許多土地無法繼續耕種,因而恰好成為小花蔓澤蘭的繁衍天堂。小花蔓澤蘭能在台灣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除了拜溫暖潮濕的氣候所賜,另一方面就是驚人的繁殖能力,除了靠根部無性生殖的能力,多年生的小花蔓澤蘭也靠種子傳播,每年十月至一月是小花蔓澤蘭的花期,會開滿白色的小花,每一平方公尺約有十七萬粒的種子,四十一萬平方公尺的受害面積就能產出數以萬計種子,等到種子成熟後,種子就會隨風飄散,落地生根,只等乘風前行,大舉攻佔低海拔開闊地。

所費不貲的人工切除方法,短時間內雖然可以控制蔓延,但是不僅費時費力,又不能完全根除,並非長遠之計。利用本土物種競爭的防治方法,實驗階段以鳳凰木效果最好,不過仍然無法阻止它的猖狂,而在其原產地找尋天敵的研究,則礙於經費,無疾而終。

農民的心血、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金錢,是看得到的損失,而看不到的損失就是生態系失衡,甚至本土物種也可能會消失不見,誰也不知道我們已經損失了多少?也不知道它究竟還會伸向何方,造成多少危害?如果台灣一直不設防,毫無戒心地引進各種生物,或許有一天我們將會失去這島嶼的原貌。

地點
集數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