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失樂園

撰寫 劉楷南
攝影 柯金源

今年秋天,東方環頸鴴再度造訪嘉義海濱,在魚塭上啄食漁民收成後的落網之魚。台灣濱海的河口、泥灘、鹽田、魚塭和紅樹林,是這群北方嬌客眼中食物豐盛、安全溫暖的南方樂園,長久以來,牠們每年都來這裡歇息落腳和過冬。

台灣濕地型態非常多元,沙岸、河口、沼澤、紅樹林、鹽田、潟湖或是潮間帶灘地,這些都屬於濕地類型,而它是候鳥的樂園,每年北方南下的飛鳥來這裡過境越冬,在天接水,水連天的地方,定期造訪的飛鳥和當地漁人交織出一種獨特的人文氣質,粼粼水波間,招潮蟹、幼蝦、仔魚依附河川上游的營養源,孕育無數生命也豐富了漁人的經濟生活,而濕地裡的紅樹林,為緊靠的大地擋住風浪吹襲,更是陸上人家最佳的屏障,濕地架構起來的生物和人文風貌,既獨特又充滿趣味。

大鵬灣座落在林邊溪,與東港溪出海口之間,是一座由河口漂沙圍成的潟湖型濕地,它也是目前台灣西南沿海最大的潟湖,445公頃遼闊的水域裡,東港地區二千餘戶居民,世世代代在這裡養蚵、捕魚,但是最近環境有了極大的變化。大鵬灣原來是生態條件絕佳的地區,但是短慘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原本空蕩的湖面就被滿滿的蚵架給壅塞,人們為了賺更多的錢。

把泥淖灘地圍堤填土,希望開創所謂的經濟奇蹟,而在中部大甲溪南岸的高美濕地,人們在海埔地上填土蓋了台中火力發電廠,另一個海渡電廠也正蓄勢待發,開發讓物種開始竄逃。

這裡是彰濱工業區,河口型的濕地,另一個因開發而讓物種消失的淪陷地帶,在還沒有被開發成工業區以前,這是全台少數幾個重要的國際級水鳥棲息地。但是長期觀察鳥類的動物醫師林世賢,如今卻看到廣達三千公頃的大肚溪口濕地,水文生態改變,物種面臨滅絕邊緣。

在林世賢的記憶中,大肚溪口荒煙蔓草,連綿數十公里的草海上,曾經有過滿天飛鳥的奇景,工業區從民國六十八年動工以後,漫天風沙取代了數十萬水鳥蔽日的奇景,而水鳥失去棲息處的惡夢,仍在持續著。



嘉義縣的鰲鼓農場,另一個候鳥的樂園,候鳥喜歡在收成以後飛來這裡覓食,水塘裡的候鳥,是當地極為迷人的自然景觀。然而,開發的觸角也伸到了這裡。號稱全世界最大的自然公園,正在醞釀中,但保育人士一點也不高興,因為他們懷疑這是政府以一元換十元的作法,最後的結果會是土地死亡,飛鳥盡散。濕地的開發描繪了一種遠景,但是這個遠景的未來,我們並不清楚,我們只知道過去二十年來,濕地在與海爭地快速獲利的思考下,一片片地消失。

人類從沒放棄向大自然挑戰,但是結局常是贏得一時,卻失去永遠。朴子溪口河灘地上,長久以來,當地居民圍堤造魚塭,的確累積了財富,但是一場颱風,潮水要回了屬於它的灘地,紅樹林重新茂盛地生長,水鳥也回來了,歷經洪水侵犯之後,我們終於重新去審思濕地的價值。

東方環頸鴴在閃閃水波間,啄起今年的第一口小魚,環頸鴴急躁而機警的腳步似乎在憂慮著,工程車進入牠們居住的紅樹林,明年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回到這裡。

濕地給陸地屏障,給物種生存的依靠,對候鳥來說濕地是中途之家,也是生命中的活水。環頸鴴每年前來的數量正在減少中,但這裡仍然是牠們南飛的落腳處,也許我們可以做些事,讓候鳥不要失去濕地--這個美麗的樂園。

集數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