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出明天

採訪/撰稿 陳佳珣
攝影 張光宗 梁德珊 陳忠峰 陳志昌,剪輯 陳志昌

彰化縣是電鍍業的大本營,卻有不肖業者偷排廢水,毒害農地、河川與海洋。這裡的農地污染面積,居全台之冠,電鍍廢水就是一大元兇。當業者為了一己之私,犧牲農民的未來,誰能點醒他們鍍向合法的明天…

彰濱工業區的電鍍專區,盛況空前,到處都在大興土木、興建廠房,花了14年,21.9公頃的土地,終於招租完畢,42家業者進駐,28家已經投產。旁邊19公頃的空地,是新規劃的第二期電鍍專區,預估兩年八個月後就能設廠,過去電鍍專區乏人問津,現在卻是搶破頭。



去年12月開始,彰化地檢署針對電鍍業,展開掃蕩行動,查緝業者偷排廢水的惡行,一時之間,電鍍業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鹿港鎮的頂番婆,有水龍頭故鄉的稱號,在檢察官雷厲風行掃蕩之際,卻還是有業者心存僥倖,即使白天也是大搖大擺的排放。彰化地檢署兵分多路,查緝十幾家業者,還調來槽車,把污水處理槽的電鍍原廢水先抽出,再來查暗管。當紅色染料水從涵管流出,驗證了業者的污水處理槽,的確有暗管通到這裡,違法手段被揭穿,業者紛紛俯首認罪。

環保署督察總隊中區督察大隊,是和彰化地檢署配合的主力,蒐證過程相當艱辛,常常日夜顛倒,在各種環境裡採樣,忍受電鍍廢水的荼毒。由於檢察官是以刑法190條之1公共危險罪來偵辦,與環保單位的行政處理不同,因此採證特別不容易。



電鍍原廢水到底有多毒,還要用刑法來偵辦?得從了解電鍍原理開始。首先鍍件經過前處理,去除表層雜質與油脂,接著業者會用酸性液體清洗,或在超音波水槽處理,水洗之後開始電鍍,利用電流正負極原理,通電後就會附著在鍍件上,水洗後再鍍第二層,依照這個邏輯可以鍍上好幾層,最後乾燥就是成品。

十幾年前,電鍍廠負責人林振東因為擴廠需求,加上政府推出優惠專案,進駐彰濱工業區電鍍專區。他的製程有四種鍍液,第一槽是氰化銅,要讓銅鍍上去的披覆性更好,但比較毒。第二槽是焦磷酸銅,然後鍍鎳,再鍍鉻,讓表面光滑明亮、耐磨、耐腐蝕,為了避免各程序的藥液混合污染,必須使用大量的水來清洗鍍件,因此廢水產出量大。



業者的廢水經過前處理,符合彰濱工業區要求後,會再分成氰系、鉻系、酸鹼系廢水,以專管匯集到污水處理廠,分開處理。彰濱工業區廢水前處理廠作業員陳順良說明,污水處理廠會把六價鉻,還原成危害較低的三價鉻,氰化物還原成二氧化碳跟氮。電鍍廢水處理工序之繁雜,可以想見,如果直接排放原廢水到環境中,對生態的傷害會有多大。 

電鍍業應用廣泛,深入生活每個角落,從螺絲、螺帽,到廚房、衛浴、五金用品。彰化縣的電鍍業有174家,主要坐落在北彰化的彰化市、和美鎮及鹿港鎮,流過這裡的東西二、三圳,過去都是電鍍廢水排放的管道,也讓彰化市與和美鎮,成為農地污染的重災區。

彰化縣環保局首度引用水污染防治法,針對東西二圳沿線高污染事業,加嚴放流水標準。環保局主秘江培根表示,銅、鉻、鋅的數值,都比原來放流水標準還低大概一倍以上,希望透過加嚴管制標準,讓水質符合農業灌溉用途,也希望透過法令管制,提高業者的廢水處理成本,促使他們移到其他工業用地生產。

彰化農田水利會也不再接受廢水搭排,只同意以水圳邊附掛管的方式,把廢水拉到區域排水再排放。相關單位祭出重重策略防堵,問題是環保單位稽查強度不夠,難以遏止暗管文化,去年十月,和美鎮又傳出44公頃農地受到污染。

農地污染讓糧食風險增加,這些稻米只能剷除而後農地休耕,還要再耗費大筆金錢整治農地,過去生產的稻米裡,含有多少重金屬?即使在法規標準之下,長久食用總是不好,誰來為無辜的農民,為受污染的土地伸張正義?



今年二月,彰化地檢署起訴了第一波查緝的電鍍廠,包括祥賀在內的六家業者,因違法刑法190條之1,放流毒物及有害物質,造成東西三圳和大竹排水的水體、底泥和下游農地污染,導致公共危險,負責人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

44公頃污染農地,整治經費約8700多萬,將會向祥賀等業者求償,一直以來,這些業者把廢水處理的內部成本外部化,轉嫁給全民共同負擔,讓農民、農地成為祭品,如今總算付出代價。不過業者卻認為,把整治費用全部算在他們頭上,有點不公平。

檢察官掃蕩違法電鍍廠有殺雞儆猴的作用,業界傳聞,電鍍廠10家關了4家,過去是買家市場,現在變成賣家市場,吹起了漲價風。除了電鍍價格上漲外,產品電鍍還要排隊等候。

過去是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現在終於回歸正軌,也真實反映在環境品質上。環保署督察總隊總隊長陳咸亨表示,從相關的河川檢測數據來看,水質有在改善中。 

從1990年代,彰化農地開始傳出污染後,這二、三十年來,陰影始終籠罩,污染農地總面積達到337公頃,環保署已經投入了2.4億元的整治經費。此外還有8800萬是稻作剷除、銷毀及停耕補償費用,農地在污染與整治的輪迴中,如今終於看到轉機。

集數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