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峰
鹿港今秋玩藝術|愛鄉青年舉辦環保藝術節
彰化鹿港有群年輕人,想為自己的故鄉辦一場不一樣的藝術節,他們找來朋友,討論計畫,藝術節就這樣漸漸成形。在秋日時光,鼓聲喧天,一場美麗的藝術饗宴,就此展開…
再利用的真與假-脫逃的底渣
台灣每年產生將近一百萬公噸的焚化爐底渣,為了邁向零廢棄,政府推動底渣再利用,原本一番美意,近年來卻頻出包。明明是零廢棄,為什麼反而讓土地受害沉淪?底渣再利用機制出了什麼問題?當底渣從合理利用中頻頻脫逃,管理制度的破網,該如何修補?
【龍崎掩埋場】源頭上的掩埋場|台南牛埔里居民憂心影響地質及用水
這裡是二仁溪上游,也是泥火山活動的區域,未來這裡將成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場。居民無法理解,廢棄物為何可以填在河川源頭?
邁向綠能部落|發展再生能源實踐能源自主
每年七月的小米收穫祭,是台東達魯瑪克部落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部落少女們舞動著鞦韆,感謝祖靈恩賜,但是今年的小米收穫祭,跟往年很不一樣,太陽光電板在鞦韆旁閃閃發光,像是在宣示部落自治的第一步,是電力的自主化…
尖峰上的選擇|如何削減用電高峰?
2016年夏季,氣溫連續突破38度,尖峰用電量也超過3600萬仟瓦,刷新歷史紀錄。根據台電的資料,台灣用電量最高的前十天,今年就包辦了九天。為解決尖峰用電吃緊情況,六月初,政府一度計畫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引起廣泛討論。為滿足尖峰用電的那一瞬間,不至於發生跳電、限電,我們的選擇,除了啟動舊機組、不斷興建電廠,政府與民間有沒有其他選擇?
翻轉熱屋頂|為城市降溫
今年(2016)六月,台北市高溫飆破38.7度,創下有紀錄以來六月的最高溫,而全球氣溫也連續十三個月破歷史紀錄。台灣因為熱島效應影響,都會區溫度上升趨勢是其他地方的兩倍,該如何解救熱島?改變,就從屋頂開始!
水水泰平|新北雙溪泰平里水梯田復育
群山環繞、溪水潺潺,這裡是北勢溪最上游,翡翠水庫集水區內最源頭的祕境,供應大台北地區近五百萬人的飲用水源。曾經,這裡到處是水梯田,三十年來,水梯田埋沒在荒煙蔓草中。一個實驗計畫,讓水梯田重現泰平。在這個水的國度,他們種下希望,也替大台北種下活水源頭…
193的幸福樣貌|花蓮193縣道拓寬計畫引發疑慮
這條路,有著花蓮人才懂的默契,當你厭倦台九線的筆直無趣,轉個彎就有隱藏版風景。這條路乘載著花蓮人共同的感情,當拓寬號角聲響起,他們站上街頭,用各種方式表達守護決心…
生活圈找活路|台南西港外環道開發爭議
在早期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造橋鋪路是被歌頌的政績,被認為是極大的功德。但是近年來,開路引起爭議的狀況,時有所聞。當道路開發衝擊環境、影響居民生活,該如何權衡得失?又是誰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