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峰
社子夜弄土地公|台北社子土地公文化
台北市社子地區,保持了夜弄土地公的百年傳統,在元宵夜抬著土地公繞街,祈求地區平安,聯繫聚落情感。隨著社會變遷,傳統漸漸消失,一群在地居民聯手,希望讓它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大武部落好雞會|在森林裡養出優良好雞
2009年八八風災後,經過漫長的時光,許多部落面臨重創,不斷找尋新生機會。屏東縣霧台鄉的大武部落,在堅守原鄉的信念下,重回部落土地,回歸傳統生活,種出原生作物,養出優良好雞,一步步走出部落新希望。
怪手下的老屋嘆息|搶救彰化日式老建築
在彰化,老屋一棟棟拆除,引發文化團體的抗議,憂心失去城市歷史,再也看不見過去生活的空間。一場搶救行動展開,希望在老屋倒下前,尋找出妥適的保存方式…
礦下家園|全台最多礦場的縣市
今年10月,台灣各地與礦區為鄰的居民,來到行政院前,他們有許多來自好山好水的花蓮,那裡是全國礦場最多的地方,台灣246個礦區中,花蓮就占了82個。從和平溪、立霧溪、三棧溪、支亞干溪,每條溪上游,雲霧繚繞之處,都是一座又一座礦場。面對新礦進駐、舊礦展延,礦下居民的心聲,能否被聽見?
打造城市水庫|不浪費老天爺給的水
台灣是全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國,乾旱缺水、颱風豪雨也缺水。既有的水庫因為淤積嚴重、壽命縮減,新水庫的開發又充滿困難,尋找新水源是未來大挑戰。其實,建築物、公園甚至高架道路,都是雨水收集的好幫手。該如何將上天的贈與,好好利用?
鹿港今秋玩藝術|愛鄉青年舉辦環保藝術節
彰化鹿港有群年輕人,想為自己的故鄉辦一場不一樣的藝術節,他們找來朋友,討論計畫,藝術節就這樣漸漸成形。在秋日時光,鼓聲喧天,一場美麗的藝術饗宴,就此展開…
再利用的真與假-脫逃的底渣
台灣每年產生將近一百萬公噸的焚化爐底渣,為了邁向零廢棄,政府推動底渣再利用,原本一番美意,近年來卻頻出包。明明是零廢棄,為什麼反而讓土地受害沉淪?底渣再利用機制出了什麼問題?當底渣從合理利用中頻頻脫逃,管理制度的破網,該如何修補?
【龍崎掩埋場】源頭上的掩埋場|台南牛埔里居民憂心影響地質及用水
這裡是二仁溪上游,也是泥火山活動的區域,未來這裡將成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場。居民無法理解,廢棄物為何可以填在河川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