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珣
永遠的魚路|魚路古道指定為古蹟的爭議
陽明山有句俗諺「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金包里大路」就是我們熟悉的「魚路古道」。「金包」指的是金山,「大路」是用石板舖設的路,有別於泥土舖面的小路。清朝台北府對外聯絡有六條大路,如今只剩下金包里大路見證過往的歷史。
【廢棄物處理】焚化台灣 |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能解決垃圾問題?
在南投縣環保局廣場前,集集鎮民群情激憤,武裝警察嚴陣以待。在環保局內,正在進行南投縣焚化爐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廠商選擇的地點就在集集。類似的抗議場面,在每個縣市輪流上演,這是處理垃圾必經的宿命?還是錯誤政策導致的結果?
焚化集集|地方反焚化爐的連署行動
正當SARS風暴席捲全台之際,南投縣集集鎮的觀光也受到衝擊,假日的集集火車站前少了往日熙來攘往的遊客,卻多了一張張抗議的旗幟──由集集地方團體正式發起的反焚化爐連署活動,再次點燃了焚化爐的戰火。
家住在森林裡|大雪山社區不與森林爭地的生活選擇
如果有人說,我家住在森林邊,那一定讓人覺得幸福。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家有片森林,那會不會讓人覺得太誇張。其實一點都不會,在大雪山這個社區裡,不僅人人家中有片森林,甚至有著許多動物環繞。
組合之家|921重建難題:組合屋拆不拆?
921地震至今,即將屆滿三年,在地震中失去家園的居民,住進了臨時蓋起的組合屋,讓居民在重建家園過程中,有個遮風避雨的家。這些組合屋原本就不是讓居民長久居住,政府也準備要陸續拆除,但是到現在組合屋仍是許多人的家。 這片正在拆除的組合屋,是政府向地主租用,也是現在少數能夠順利拆除的組合屋。組合屋安置地震災民的計劃原本是兩年,後來又延了一年,現在土地租用的期限快到了,一些居民仍無力重建家園,...
悲情磺溪|水泥化工程進駐
潺潺流水是否勾起你的記憶,在我們身邊的溪流,伴隨著許多人成長,也許是小時候在水中嬉戲,抓魚、抓蝦、抓螃蟹的生活,或是在溪邊散步,聽著蟲鳴鳥叫,看著水鳥在岸邊覓食,這些美好的景象,現在卻逐漸消逝,對住在磺溪旁的天母居民來說,磺溪正面臨這種危機。
尋找雙連埤的未來|集思廣益的保育對談
雙連埤是一個面積17公頃的內陸濕地,在這小小的面積裡面孕育了無限生機,尤其是水生植物的數量及種類更是可觀,但是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態卻因土地是私人所有,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之前地主的整地及放水的行為,讓長期關切雙連埤的荒野保育協會非常擔心,縣政府也曾為此告過地主,檢察官最後以不起訴處理。近來宜蘭社區大學開辦公共論壇,邀請縣府、地主、生態工作者一起參與,找尋雙連埤的未來。
走過鹽田|嘉義布袋鹽場恐成歷史?
眼前這片看似荒涼的土地,曾經,它是台灣重要的鹽倉。相對廣佈全台的「農田」,「鹽田」只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農田有水路引水灌溉,鹽田也有水路,將海水引進來,經由四通八達的溝渠,將水引進蒸發池製成高濃度的滷水,而後結晶成為結晶鹽,曬鹽的鹽工說有水才會結鹽。嘉義縣布袋鹽場,清乾隆時期已有曬鹽記載,日據時代徵收許多魚塭改闢鹽田,生產的鹽經由布袋港用帆船運至日本,「曬鹽」也成為許多人的工作,但是鹽工並沒有擁有這片土地,而是向鹽場承攬土地曬鹽,再將鹽論斤賣給鹽場,民國90年台鹽公司決定停止人工曬鹽,我們也紀錄這最後一個曬鹽的季節。
來自上游的警訊|錯誤的基隆河整治對生態會有哪些衝擊呢?
平溪是基隆河的源頭,基隆河的水患不斷,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整治經費仍無法免除水患的憂慮,來到上游我們看到整治工程深入最源頭,甚至連小小的野溪也列入整治名單,到底這樣的整治有功效嗎?還是造成生靈塗炭的幫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