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橋樑

記者 陳佳珣

敏督利颱風、艾利颱風接踵而來,中部山區處於紅色警戒,湍急的溪水夾帶大量的土石在河道中奔馳,洪水的力量造成堤防損毀、橋樑斷裂。橋斷路毀,造成當地居民的對外交通中斷,許多居民受困山中,緊急救援也受到影響。究竟在土石流的危險區域,橋樑工程應該有怎樣的思考?

新中橫公路是南投縣信義鄉與水里鄉的交通要道,然而它的立地條件卻是相當的差,不僅地質破碎,又有斷層經過,每逢颱風都會傳出橋樑沖毀、交通中斷的災情,房舍被土石流沖毀、掩埋,道路沿線的重要橋樑幾乎都被沖斷,筆石橋與陳有蘭溪橋,從桃芝颱風過後,就一直是以便橋的方式供車輛通行。而敏督利颱風把陳有蘭溪便橋沖掉了一大半,鄰近的筆石橋一樣難逃沖毀的命運。

大水退去後,公路單位緊急在河道上開闢便道,維持最基本的交通功能,想不到一個多月後,馬上又被艾利颱風沖毀。艾利颱風剛過,筆石溪的溪水仍舊湍急,便道的修復工作正加緊趕工,但是陳有蘭溪便道則因為水量太大,而無法施工,只見原有便道的涵管,靜靜的佇立在黑色的泥流中。

八月十八日交通部的品質稽核小組,針對重大的公共建設進行稽核。面對土石流的威脅,公路單位決定將陳有蘭溪橋、筆石橋,以及在桃芝颱風中斷裂的十八重溪橋,重新選線來進行復建工程,這三座橋樑連接成一公里多的高架道路,橋樑的設計也針對土石流的特性,而有所調整。

在七二水災中,台中縣太平市也是災情慘重,頭汴坑溪溢堤,大水衝入民宅,居民損失慘重,大水溢過堤防與橋樑,橋樑處處可以看到洪水肆虐的痕跡,電線與自來水管的管線,也因為被大水沖毀而緊急架設在橋上。

在九二一地震震毀的一江橋,在民眾的期盼下復建完成,這次七二水災,地方居民認為,雨量與河川沒有整治是淹水的主因,而一江橋的橋墩卡住水管與漂流物影響水流通過,也是造成淹水的因素之一。

橋樑的設計必須符合「公路橋樑設計規範」以及「公路橋樑耐震設計規範」,如果是跨越河川的橋樑,則必須要符合「河中構造物設施管理要點」,一江橋當然也都符合這些規範。但是面對環境的改變,公路單位認為,未來仍有許多調整的空間,台灣溪流眾多,到處都有跨河的橋樑,橋樑的設計與管理也分屬不同的單位,未來橋樑的設計,應把環境的變化納入考量,配合河川的管理來降低橋樑的損害機會,讓橋能扮演好溝通兩地的角色。

地點
集數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