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林燕如
進擊!外來蜥蜴_悲歌:綠鬣蜥、綠水龍
這些外來種蜥蜴原本都是受到人們的喜愛來到台灣,卻因為飼主有意或無心的棄養,在台灣適應良好,變成入侵種。為了本土生態,移除是不得不的選擇,而我們在移除中,又學會了什麼?
當華光散盡:夷平式的居住正義?
中正紀念堂旁,一處看似雜亂的違章建築,零落中有其秩序,和周遭大樓相比,華光地區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走在巷弄間,很難想像,它身處繁華的台北市中心,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脈絡後,才發現,華光社區擁有的,是台北市發展史的縮影,也是城鄉移民史的見證,隨著法務部強制拆除地上物,九月底要淨空交給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違建戶持續抗爭,華光社區的故事,會怎樣說下去?
【核電爭議】非核不可?|台灣不適合發展核電的理由
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鯛魚。
【核電爭議】309廢核遊行實錄|遊行人數史上破紀錄
一波波人群,不斷走上街,彷彿沒有盡頭的人龍,309全台廢核大遊行,創造反核運動的高峰,也寫下公民運動的歷史…當「我是人‧我反核」的口號,響徹島嶼天空,為何核災讓人心不安?為何人民期待非核家園的到來?
【義築行動】義起築個夢|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的兒語記憶亭
每個人心裡都有個夢想,有人等待機緣到來、有人徬徨不知如何著手、有人已經開始實踐夢想。在年輕建築師簡志明心中,認為建築技術不該只服務有錢人,他想利用自己的專長,去協助偏鄉部落免費蓋房子,用建築來實踐公益。在他的夢想中,蓋的不只是建築物,更在部落居民,在年輕建築人身上撒下築夢的種子,讓他們也有築夢的勇氣。
北廠 下一站|台鐵台北機廠的轉身
台北市市民大道上,京華城對面,有一個地方許多人都感到好奇,它是台北機廠,負責火車維修任務,有人叫它火車醫院,熟悉鐵道文化的人叫它「北廠」。今(2012)年8月起,台灣鐵路局即將進行台北機廠遷建作業,遷建後這塊土地該如何使用,引發各界關注…
在安居與安葬之間|屏東、三峽殯葬專區設置爭議
屏東縣政府前,屏東市民高喊縣長下台。新北市三峽居民上凱道,要替朱立倫上一堂公民課。板橋居民則是立起新北市政府牌位,怒喊新北市殯葬政策已死,從北到南,民眾高舉著抗議標語,反對殯葬設施的進駐。 對於死亡,許多人感到不安又害怕,但死亡卻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到底人生最後的這一條路該,該怎麼走?
【610豪雨】大雨的試煉|極端降雨如何防範?
6月9日下午,雨水就像關不掉的水龍頭,各地不停往上攀升的雨量,紛紛變成災情回報。根據氣象局統計,從6月9號到12號,高屏山區的累計雨量,幾乎都超過了1500毫米,其中屏東縣三地門鄉的上德文,累積雨量1590毫米,更是打破台灣梅雨史上的降雨紀錄…
【610豪雨】給明天的警示|氣候災害的風險
我們面對氣候災害的風險與日俱增,城市的防災能力卻更加脆弱。當埤塘因為開發被填平,城市的滯洪空間一一消失,我們是否有找出與水共生的策略呢?
猴不教 誰之過|餵食獼猴加劇人猴衝突
來到高雄市柴山,很多熱心民眾都會提醒你,要小心猴子搶東西,柴山獼猴的負面形象,似乎已經深植人心,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試圖找出人猴關係變遷的脈絡,尋求解決方案。2011年12月6日,柴山正式升格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正好讓許多人重新思索柴山的獼猴問題,重新找回人與猴之間的那條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