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張岱屏
開始,與樹共好|讓老樹重拾健康的樹木健檢
它們佇立在校園裡,默默地庇蔭著師生,默默地目送孩童長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因為人們的不當對待,導致許多老樹邁向衰弱死亡。桃園有一個國小,為了讓老樹重拾健康,開始一項史無前例的計畫…
有機專區的明天|橋頭科學園區進駐
位在高雄市橋頭區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在農民苦心經營下,好不容易荒地變良田,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卻因為橋頭科學園區的劃設,面臨被收回的命運。未來這片土地與農民該何去何從?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小心!碳足跡│你所看不到的碳排放
在超市挑選食物與日用品,除了保存期限、成分外,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包裝上,印著一個小小的腳印呢?這個腳印就是碳足跡,代表生產這個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凡購買,必留下碳足跡。」廠商、消費者與政府,在削減碳足跡上,可以做哪些事情?
全面入侵:台灣原生魚種的威脅?!
這幾年,有一種水中刺客,悄悄地侵入台灣各大水庫、湖泊、溪流和濕地,漁民稱為牠為魚虎,學名是小盾鱧。魚虎的原棲地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最大可以長到150公分,體重可達20公斤,幼魚體色鮮豔,飼養容易,早年被當成觀賞魚引入台灣販賣,因為任意放流,而進入自然環境中。
石板屋說故事|喚起失落的記憶
對平地人來說,玉山國家公園內的瓦拉米步道,是條風景優美、生態豐富的登山路線,但是對布農族來說,這條道路卻埋藏著血淚歷史。2018年底,一棟石板屋的修復,讓失落的記憶重新被喚起。
從揹工到說故事的人|尋根之旅
一百年前,日本政府為了壓制布農族,開闢八通關古道,直到現在,一座座紀念碑、駐在所、大砲,仍矗立在八通關古道東段沿線。歷經日治時期強制遷徙、國民政府的管制,布農族人始終沒有離開這條路,他們當巡山員、當揹工,在山林裡討生活,隨著道路開放,登山客進入,在地族人有沒有機會在這條路上,訴說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