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鍾

圍牆內的汙染|全台廢棄工廠正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2018-05-28

一包包裝有資源回收物的太空包,疊了兩層,被堆置在資源回收場牆外,不只前門,連場區後方也堆得滿坑滿谷。這處資源回收場,就位於廢棄工廠場址上面,工廠在民國79年開始營運,92年關廠,生產工業用特殊黏著劑,可能有揮發性有機物等潛在汙染物,汙染地下水和土壤。

海上實驗室-TARA號的太平洋遠征|帶回氣候變遷的警訊

2018-05-21

1831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乘著小獵犬號,歷經五年航行全世界,觀察記錄不同的物種,揭開了生物演化之謎。事隔一百多年,一群科學家,展開一次又一次的海洋遠征冒險,他們的任務,是在汪洋大海中,帶回氣候變遷的警訊…

露營區管理困境|誰來負起管理之責

2018-05-07

農地變營地,讓原鄉帶來經濟收入,不過全台位於農牧與林業用地的露營場,有高達九成八是違法,居民期待政府輔導解套,外界擔心農地價值會不會跟著流失?

烈焰的指引|敬鵬大火燒出工業區管理問題

2018-05-07

4月28日晚間9點26分,熊熊烈火,從敬鵬公司平鎮三廠五樓竄出。消防隊緊急出動救災,不料發生意外。連續爆炸,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旁邊的平鎮二廠遭到波及,最後兩名移工、六名消防人員葬身火窟。火勢直到30日上午都還沒撲滅,更影響周邊社區空氣品質。

老眷村的新移民|「以住代護」讓眷村重生

2018-04-23

近二十年來,隨著眷改工程進行,老眷村陸續拆除,大時代下的集體生活記憶,漸漸抹平。少部分保留下來的眷村,人去樓空,日漸傾頹。如今這些老屋,迎來一批新移民,他們要怎麼在這裡生活出新時代的眷村味?

自主發電在我家│太陽光電自發自用

2018-04-23

彰化二林的農田裡,有座不起眼的麵包工廠,這裡出爐的各種麵包,原料都來自台灣自產的小麥。做為本土小麥食品的生產基地,隨著產量增加,用電量也持續上升。烘焙麵包很耗電,麵包廠總監施明煌心想,既然原料都來自本土,那麼能源能不能也自己生產?

等不到鰻苗回來|來自深海的警訊

2018-03-26

2018年1月初,入夜後的宜蘭河口,風強雨急,陳振輝在大浪中等候的,是俗稱白鰻的日本鰻鰻苗。每年秋冬大雨過後,白鰻會降海洄游三千多公里,到馬里亞納海溝西側海域的深海產卵。

【花蓮206地震】震撼‧花蓮|震出建築耐震不足與土壤液化危機

2018-02-12

2018年2月6日深夜,花蓮近海發生規模六,震源深度僅十公里的淺層地震,劇烈搖晃,讓早已習慣與地震為伍的花蓮人,罕見地跑到大街避難。柏油路像被躲在地底的鼴鼠鑽過,形成一長條如刀鋒交叉的隆起,但這場地震的破壞,不僅於此。

【桃園氣爆】與煉油廠為鄰|居民像抱著不定時炸彈生活

2018-02-05

熊熊焰火,染紅桃園市的天空。2018年1月29日清晨6點42分,中油桃園煉油廠內的一聲巨響,驚醒許多還在睡夢中的桃園市民。寒流來襲,陰雨綿綿,廠區周邊的居民卻滿腹怒火,頂著風雨聚集在廠區大門前,訴說他們心中的恐懼。

水水綠綠的無用之用(下)|都市開發導致濕地環境惡化

2018-01-29

高雄中都濕地的灘地上,白鷺鷥輕巧漫步,一灣流水映襯著兩旁紅樹林,這優美景致,曾經被網友票選為全台十大最美濕地之一。許多人或許不知道,早在十幾年前,中都濕地公園的前身,是合板工廠利用愛河運送木材的貯木池和廠房。當合板產業沒落,中都地區變得雜亂無章。高雄市政府砸下三十億重新規劃,開闢公園用地時,刻意保留舊河道,復育昔日老愛河畔的紅樹林生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