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添寶
新加坡的水與綠》花園中的城市:不只是綠化還要打造生物多樣性
新加坡位處熱帶、終年高溫,但七、八月的氣溫,卻沒有像台北這麼炎熱,很大的原因,要歸功綠化的成功。從「花園城市」到「花園裡的城市」,新加坡如何翻轉水泥叢林,創造人與生態都能呼吸的空間?
新加坡的水與綠》水的驚嘆號:花園城市如何與水共存?
文明與野性,人工與自然,哪一面才是新加坡?做為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新加坡如何改造水環境,讓人們親水愛水,在城市裡創造水的驚嘆號?
跟著溫度搬家~台灣屋脊上的玉山圓柏 (2017新版)
我想,再也沒有一種樹,能像它ㄧ樣,踞守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以各種姿態,展現它的獨特,在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從東喜馬拉雅山系一路拓展領域,落腳到台灣,成為分佈海拔最高的樹種。在玉山山塊它的命名地,我們見證了它們不畏霜雪的堅毅,在中央山脈的秀姑坪,目睹了大火肆虐過的枯木殘寂,在雪山山脈的翠池,遇見它們最大最古老的族群。近二十年來,我們的島節目持續多次探訪,每一次都想問候,這些挺立千年的玉山圓柏,...
跟著溫度搬家 | 山椒魚記事 (2017新版)
阿椒:「我來自北方,遠從冰河期走來,你們叫我山椒魚,不過,我不是魚 ,是有尾巴的兩棲類,蛙類才是我的近親。」「經過多年的隔離演化,才成為台灣的特有種,但是數量稀少,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如果全球持續暖化,我們會越來越歹命。」
採山:亞泥開採新城山|礦下部落的生活
2017年6月,齊柏林驟然辭世,他生前關心的亞泥礦場成為焦點,其實,亞泥礦區一直是當地居民的擔憂。網路上二十多萬人連署,希望撤銷亞泥新城山礦場展限,越來越烈的怒火,從太魯閣延燒到行政院。
本土玉米 1%的奮鬥|國產玉米上路
停靠在高雄港邊的巨大貨輪,船艙裡裝滿了金黃色玉米粒。有別於一般民眾會直接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玉米罐頭,這種成熟後種子會乾燥、變硬,沒辦法直接食用的硬質玉米,是台灣畜牧業飼料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磨成玉米粉,加工成餅乾、零嘴。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雨撼北海岸|強降雨下的土地管理與排水系統
變色的海水、泥黃的台二線、崩塌的山壁,一場暴雨,改變了北海岸的顏色。6月2日,梅雨鋒面為北海岸帶來暴雨,基隆市基金一路,短短幾小時,變成黃濁大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