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冠丞

藻礁大未來|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在桃園藻礁

2017-08-14

沒有珊瑚礁的繽紛,乍看之下,不算美麗。走近、蹲下,才能看見傳奇。這是由藻類所建造的生物礁,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廢水變肥水|畜牧糞尿水資源再利用

2017-08-07

全台灣有550萬頭豬、14萬頭牛,這些動物的排泄物,如果沒妥善處理,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大災難。以屏東這個畜牧大縣為例,人口不到90萬,可是豬牛加起來,超過127萬。為了解決畜牧業造成的污染,屏東新埤的社區團隊,不再坐以待斃,他們站出來與政府合作,創造廢水新價值。

【食農教育】小學生辦桌|從耕種到料理

2017-07-10

一個充滿食物的學校,笑聲最多的課,不在教室裡。一雙雙稚嫩的手,陪伴種子到餐桌,他們想完成一場夏夜晚宴,親手為師長煮出謝師宴。超迷你的小田、果園、菜園,還有魚菜共生,這些都位在台南官田國小的校園裡,五年前到任的校長林保良,正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食農教育。

採山:亞泥開採新城山|礦下部落的生活

2017-06-26

2017年6月,齊柏林驟然辭世,他生前關心的亞泥礦場成為焦點,其實,亞泥礦區一直是當地居民的擔憂。網路上二十多萬人連署,希望撤銷亞泥新城山礦場展限,越來越烈的怒火,從太魯閣延燒到行政院。

本土玉米 1%的奮鬥|國產玉米上路

2017-06-19

停靠在高雄港邊的巨大貨輪,船艙裡裝滿了金黃色玉米粒。有別於一般民眾會直接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玉米罐頭,這種成熟後種子會乾燥、變硬,沒辦法直接食用的硬質玉米,是台灣畜牧業飼料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磨成玉米粉,加工成餅乾、零嘴。

雨撼北海岸|強降雨下的土地管理與排水系統

2017-06-05

變色的海水、泥黃的台二線、崩塌的山壁,一場暴雨,改變了北海岸的顏色。6月2日,梅雨鋒面為北海岸帶來暴雨,基隆市基金一路,短短幾小時,變成黃濁大河…

【山區開發】擾動集水區|誰讓水庫越裝越少?

2017-05-22

滿眼翠綠或滿目瘡痍,你希望喝的水,來自什麼樣的集水區?水庫上游,該維持天然與低度使用,近年來為何開發頻傳、漏洞百出?

龍洞遊隼記

2017-05-15

聚精會神注視著觀景窗,遠方的鳥兒一有動靜,連拍快門聲,馬上響了起來。新北市貢寮的龍洞岬灣步道上,觀景亭裡,賞鳥人和他們的大砲,一字排開,這窩難得一見的遊隼家族,讓他們甘願花上大把時間等待,每天守上七八個小時,就為了拍到一張好照片。 

【伏流水】水的秘密基地-二峰圳重見天日全紀錄

2017-05-01

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是南台灣的旱季。寬闊的林邊溪河床,乾涸無水、飛沙走石。不過鏡頭一轉,在來義大橋上游不遠處,河床上有個大水坑,水坑斜坡的礫石間,流出源源不絕的清澈溪水,這就是所謂的伏流水。

椿象與小蜂|以蟲剋蟲防治有解

2017-04-17

團抱在樹枝上,看起來融為一體,荔枝椿象有個很好的保護色,牠們對台灣原生植物來說,是陌生且帶來傷害的。嚴重危害無患子科植物,成為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外來害蟲,除了用藥防治,今年有個壓低荔枝椿象數量的新方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