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宗

玉里蘆葦盛開時|用藝術祭開啟觀光新亮點

2023-10-08

秀姑巒溪畔長著許多野生蘆葦,一群人以蘆葦為主題,舉辦玉水圳洄瀾藝術祭。他們期待為地方尋找願景,為生態創造永續,讓希望飛揚在蘆葦盛開的季節裡。

無米樂 20年後|與工業搶水、光電搶地的下半場

2023-08-26

2004年,紀錄片《無米樂》,拍攝台南後壁老農,突顯台灣農村實況,一句「無米嘛快樂」(台語),引發大眾對農業的關心。快二十年過去,後壁有了一群新青年農民,但是面對氣候變遷、市場變化,一樣有著新的問題。

【晶鼎焚化爐】蚵仔文蛤問號篇:WHY 彰化焚化爐蓋不停?

2023-08-16

5月17日,包括彰化縣養殖協會,多位蚵農代表共同組成自救會。抗議晶鼎焚化爐案,鹿港鎮各級民代也出席表態,反對彰濱鹿港區設立事業廢棄物焚化爐。

不一樣的生態鳥園|讓傷鳥可以安心的家

2023-07-30

鳥園應該是什麼樣子?或是國家管理的鳥園,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在南投的鳳凰谷鳥園,歷史相當悠久,作為一個老牌鳥類動物園,如何轉型出現代生態園區的樣貌,成為不一樣的生態鳥園。

逆轉入侵潮|揮別外來種鳥類這麼難!

2023-07-23

有的活潑,有的優雅,有的呆萌,有的俊逸,因為很美,有些種類被引進作為觀賞鳥,原本能自由翱翔的日子,只剩牢籠。有些個體逃出,憑著超強適應力活了下來,更強的,還能繁衍後代,擴張族群。對牠們來說,這是本能,對台灣的環境來說,這是外來種入侵。

光電開發的環境危機|彰化大城、屏東楓林的不安

2023-07-01

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光電用地推估要2萬公頃,才能達到裝置容量達20GW的目標。於是找地開發,成為發展光電的重要工作,卻也形成光電與環境的衝突。

濁水溪河口的生態綠洲|脫離「攪飯配沙」的日子

2023-06-18

濁水溪全長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出海口在雲林麥寮與彰化大城間,河口寬度約6公里。過去河口常常泛濫,加上風沙漫天,長年進行治理,十多年前開始,透過生態工法抑制揚塵,同時打造一片河口生態綠洲。

天然氣電廠近我家|台南居民空污疑慮反九崴

2023-05-28

天然氣發電,減少空污勝過燃煤發電,但是依然會排放少量硫氧化物、懸浮微粒等污染物質。台南一座天然氣廠,興建廠址接近村落、社區,引發居民抗議,希望維護健康的居住環境。

綠捷徵我家|桃園會成為台灣最大的徵收城市嗎?

2023-05-14

桃園在航空城徵收三千多公頃土地後,又將進行五百多公頃的綠捷徵收,大面積農地即將消失,上萬居民面臨迫遷。在地居民組成自救會,希望保留家園,留給後代一個自然的願景。

生態救大旱|營造自然濕地補水、保水的永續行動

2023-04-30

大旱不雨,水庫乾旱,各地紛紛傳出災情,不僅農業損失,形成生態危害,更影響工業與民生用水。解決乾旱危機,各種開源節流方案被提出,但是如何透過自然生態方式,進行保水、補水,成為重要的救水行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