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相關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難從形成、潰壩模擬分析到疏散避難,學界怎麼看?|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今年七月,薇帕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導致馬太鞍溪上游發生大面積崩塌,面積達500公頃,林保署表示是台灣這一兩世紀以來觀測到最大的一次崩塌,高達兩億方的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林保署評估由於地處深山,工程人員和機具都不易到達,開闢林道又要一兩年的時間。另外,由於崩塌量體大,擔心用炸的方式進行壩頂破壞,會讓山體更加不穩定,經過專家會議,決定採取監測、疏散避難的方案來處置。...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文化屋頂大搶救|丹娜絲災後復原
7月丹娜絲颱風過境,強勁風力吹壞南部地區許多屋頂,重創農村傳統紅瓦屋,同時毀損菁寮天主堂深具文資價值的屋頂。為了保存地區景觀與歷史價值,政府與民間合力進行,搶救文化屋頂行動。
【島在現場】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被大量垃圾包圍的太巴塱部落|2025.9.25
空拍畫面中,這處村落被大量垃圾包圍,青綠色的農田也是垃圾散落。這裡是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將溪畔垃圾掩埋場的垃圾沖出,太巴塱部落的道路被垃圾覆蓋,部落居民無法回家清理家園,望著滿坑滿谷的垃圾感到無奈,希望有關單位能提供人力和機具,協助清運。 太巴塱部落位於馬太鞍溪和光復溪、麗太溪的匯流處,在大水退去之後,垃圾就留滯堆積在此。隨著天氣轉晴,居民擔憂蚊蠅孳生...
【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情後續 |2025.9.24
強颱帶來豪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加上溪水,巨大泥水衝向下游光復鄉,大範圍的被泥水淹沒。截至25日上午七點,消防署統計花蓮縣傷亡情況,死亡14人、31人失聯、受傷52人。許多光復鄉民聯繫不上家人,十分擔憂,紛紛在社群發起尋人消息,請求各界協助,希望能盡速得知家人安危。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量湖水和土砂往下游沖刷釀災。空拍畫面來源/疣豬飛行中隊有限公司 氣象署依據最新氣象資料,...
【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災|2025.09.23
今天9/23(二)下午2點半,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發生溢流,滾滾泥水沿著馬太鞍溪而下,造成災情。截至23日晚間7點,大水也逐漸消退,消防單位統計花蓮地區有263人受困,2人死亡,30人失聯,12人受傷,花蓮縣消防局受理災情通報有400件。 畫面提供/林保署巡山員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晚間八點第九次工作會報,馬太鞍溪流域雨勢稍歇,但晚間仍會持續降雨,提醒花蓮、...
歷史上的今天》納莉颱風:那一年,台北變成了湖 |電信、捷運都癱瘓|我們的島【島上檔案03】
2001年9月,一個名叫「納莉」的颱風,在西北太平洋上誕生。當時沒有人料到,它會成為台灣氣象史上最詭異的一場災難。一夕之間首都台北淪陷,宛如一座台北湖,究竟這場都市水患,是如何發生的,納莉帶來哪些訊息? 一起回顧九月颱風,那一年的納莉...
丹娜絲後續》光電板回收潮,台灣準備好了嗎?
丹娜絲颱風的強風來襲,吹掀不少太陽能光電板,產生大量光電板廢棄物,也加快了台灣光電板回收潮的出現時程,這些光電廢棄物可以回收嗎?怎麼做呢?我們現有的回收量和技術能有辦法解決嗎?
丹娜絲後續》從風工程角度來解讀水面光電板受損原因|ft.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朱佳仁|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
丹娜絲颱風過後多日,帶來的強風教訓,到今日仍餘波盪漾。其中光電板和屋頂,到底能不能承受強風威脅?還需要哪些配套?根據內政部頒布的《建築物耐風設計規範及解說》,各地的耐風設計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這次丹娜絲颱風的風速,是否有超過耐風設計規範的設計風速呢?而目前國內關於太陽光電設施的耐風設計的依據是什麼?是否有涵蓋全部的光電設計形式? 這次受到風災損壞最為嚴重的光電設施,主要是水面型光電(...
728豪雨》對於強降雨的減災思維,我們可以怎麼做?| ft.成大防災研究中心主任 王筱雯|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氣象署在4號下午解除0728西南氣流豪雨事件,這場連續多日的大規模豪雨,造成中南部多個地區出現積淹水狀況,也引發不少討論,沿海地區如果提升防洪標準或區域排水治理率,就能避免淹水嗎?又該如何更全面地因應這些環境風險呢?政府推出1000億的治水預算,有辦法處理問題嗎?又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因應水患呢? 我們邀請成大防災研究中心主任王筱雯,分享該用怎樣的思維來看待「水災」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