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災害」相關報導
改變台灣的100秒 變遷-921地震20周年系列報導
九二一大地震,台灣近百年災情最慘重的天然災害,100秒的震盪,對台灣有什麼影響,20年後,台灣人懂得如何面對地震了嗎?這場地震改變了人們的命運、也改變了地方的發展,二十年後,我們的島團隊重回南投九份二山、九九峰、集集與台中霧峰,還有雲林草嶺潭,這些當年的重災區,時空變遷,理解這場大震帶來的震憾…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伸手所及山是家
屏東縣三地門鄉,有一個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大社。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後,部落族人全數下山住進永久屋,只剩下兩戶人家,留在原居地。這兩個家庭,是由一個奶奶、兩對夫妻和六個孩子共同組成。 在大社部落,大自然是時間的主人。父母親上下班不用打卡、孩子們上下課沒有鐘聲。兩戶人家看似共同照顧91歲的老奶奶,其實奶奶才是老大,哪一天要在哪個農場工作?要做什麼?如何分工?都是她觀察大自然變化後,說了才算數...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我眼所見即是天地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暴雨切割高聳的山巒、河流吞沒田園和村莊,高雄市甲仙區的小林村,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十年過去如一日,靜靜的群山依舊矗立,河流走回舊河道,回憶裡的家園沒有消失,人們從災難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風災十年路
高屏溪流域的三大支流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就像是南台灣的血脈,八八風災後每一條流域都經歷著驚心動魄的改變。經過十年的洗刷、復育,人能否安居?山河是否安好?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預知大崩塌
2009年,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發生大規模崩塌,四百多人死亡。大規模崩塌發生的頻率雖然不高,一旦發生,卻會釀成巨大災害。經過十年的調查,全台灣像小林村這樣的地方有多少?政府與學界在這些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做了哪些監測?在災害發生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野溪整治|家離水邊那麼近
「灰甲澤蟹是台東常見的澤蟹之一,牠喜歡比較多泥巴的環境。」對溪流裡的生物如數家珍,這條位於台東成功鎮的都威溪,已經是台東荒野野溪小組,踏查的第四十八條野溪。走訪台東野溪四年多,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發現,台東每條溪流,幾乎都遭到整治。而整治過後,每條野溪,都變成水溝。 不忍野溪遭到人類戕害,台東荒野拿著調查資料,跟台東水保局溝通。水保局認為,或許可以挑選幾條溪流進行復育。為了復育行動,...
【穿梭島嶼20年 討山篇】梨山歲月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為了在山上討生活,蘋果、水梨上山,茶樹、高麗菜也跟著攻城掠地。為了在山上拚觀光,一家家溫泉旅館興建,與水爭地。為了拚水源,政府開發淺山,淹沒八色鳥棲地。人與山相爭半世紀,誰輸誰贏?該如何和解?讓我們搭乘時光機,看見山林的美麗與哀愁。
【穿梭島嶼20年 討山篇】繁華若夢--廬山再會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為了在山上討生活,蘋果、水梨上山,茶樹、高麗菜也跟著攻城掠地。為了在山上拚觀光,一家家溫泉旅館興建,與水爭地。為了拚水源,政府開發淺山,淹沒八色鳥棲地。人與山相爭半世紀,誰輸誰贏?該如何和解?讓我們搭乘時光機,看見山林的美麗與哀愁。
【穿梭島嶼二十年 河流篇】危機 大甲溪
大甲溪是中台灣的母親之河,她提供水源也提供電力,現在卻面臨棘手且急迫的問題。 一條長長的車龍緩緩進入山區,這是將近二十年沒對外開放的中橫公路谷關到德基路段,2018年底,交通部同意開放中巴通行。走進大甲溪上游,可以感受自然界神祕的力量,也可以看到人類打造的宏偉工程和各種災害留下的痕跡。 1999年921大震,大甲溪上游崩塌、中橫公路中斷,2004年7月,敏督利颱風在大甲溪上游降下豪雨,...
【雞豬遇水劫】 畜牧業在極端氣候下的防災難題
從嘉義市區沿著82快速道路一路往西,再沿著157縣道往東石鄉的掌潭村前進,沿途不少村民正冒著雨,清理積水退去後的家園。車子勉強駛過一段又一段積水較淺路段,總算找到掌潭村的入口,前方的路還泡在七、八十公分中的水裡,我們換上青蛙裝、扛著攝影器材,徒步走向村子裡的一處養雞場。 地勢低窪的掌潭村,在823熱帶低氣壓帶來的強降雨後,積水遲遲不退,養雞場泡在水中第六天,已有上萬隻死雞,若不盡速清除,...
水劫-圍村之水|打造韌性國土的迫切性
8月23日開始,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強降雨,轟炸著南台灣,大水猛灌住家、道路、農田,汽機車滅頂,馬路變水路,路上行船,膠筏與救生艇成為淹水災區的運輸工具之一。 從雲林、嘉義、台南到高雄都有淹水災情,估計淹水總面積有四萬多公頃,其中嘉義就占76%,是受災最嚴重的縣市,尤其沿海地勢低漥的部分村落,被水圍困,淪陷水中央,直到第五天,嘉義縣東石和布袋還有八處仍在淹水。 走進嘉義東石的掌潭社區,三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