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農業」相關報導
彰雲水難題(下):抽地下水井的隱憂
台灣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政府其實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深度超過一百公尺的深水井,日以繼夜的抽取地下水給農民灌溉,在斗六地區,清澈的水在水圳裡流動,農民埋了管子把水引進果園,這三、四十年,果樹生長所需要的水源,都來自雲林農田水利會的深水井。 地下水一直是雲林農田水利會主要的水源之一,500多口的深水井散佈在雲林的平原上,當台塑六輕調撥大量的農業用水,勢必產生的排擠效應,造成農業抽更多的地下水,在雲林、...
彰雲水難題(上):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之爭
全球氣候變遷,加上彰雲兩縣正發展高耗水產業,國光石化、六輕五期,也都送案進行環評,另外中科四期也已經通過環評,甚至是提供水源的大度攔河堰環評,過程其實都有很多爭議。水資源其實包含地面水和地下水,同時討論才能宏觀了解彰雲水資源的問題。
【中科三期】峰迴圳轉|貫穿新社台地的白冷圳
八十年前,新社台地還是沒有水源灌溉的看天田,日據時期開始,水源引入這片廣大的河階地,這裡成為改良培育蔗苗的根據地,從此奠定了台灣半世紀蔗糖產業的根基。如今新社台地不但是台灣最重要的香菇產地,也盛產枇杷、柑橘等水果,最具盛名的是每年十一月綻放的花海,為這片河階地鋪上色彩繽紛的地毯。所有的新社人都知道,這裡甜美的果實、鮮艷的花卉,並不是偶然,一切的一切都依靠著一條既堅實又脆弱的生命線—白冷圳。
2009環境紀錄短片-五魁社區米
五魁社區「自耕實驗農場」為社區純樸的老農民們,感到對現今稻作過程中,農藥和化學肥料濫用的憂心。2007年起,積極透過社區營造模式,推動無毒有機米的種植。社區先是承租3分閒置農地,老農民、農婦更是全體總動員,不斷開會、討論、研究,還找來雲科大教授鍾松晉指導,得到結論是,要讓下一代體驗傳統農夫的艱苦,及對大地的尊重與關懷,播種方式將採古早農村的徒手插秧,且堅持稻作成長,全程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