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寒風中透露些許春意,彰化、雲林的農地蓄起了水,耕耘機來回整地準備春耕,烏秋在一旁伺機而動,捕捉翻土時被驚擾的蟲子。濁水溪沖積扇是台灣的糧倉,彰雲兩縣不只是蔬菜生產的重鎮,稻米產量更名列台灣前兩名,濁水溪是養育台灣人的母親河。
在嘉南平原傳出休耕的消息後,令人擔心,濁水溪的水資源是否足以因應雲彰地區一期稻作所需要的水源。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表示,上游日月潭和霧社水庫,總共九千多萬噸的蓄水量,配合節約用水、加強灌溉,今年五、六月之前,用水沒問題。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降雨集中,濁水溪水資源的環境更加嚴苛。
斥資三百多億元建造的集集攔河堰,如果純粹為了農業用水,並不符合經濟效益,在經濟部編定雲林離島工業區後,集集攔河堰才有興建的價值,但也從此注定了彰雲水資源難解的習題。
集集攔河堰在濁水溪南北岸,設有供水渠道,提供彰化、雲林的農業用水,南岸的水來到林內分水工,部分以專管送到麥寮工業區,台塑六輕的用水量43.8萬噸,而雲林縣的民生用水也不過25萬噸,由於離島工業區從二到五月並沒有水權,台塑六輕必須向彰化、雲林兩個農田水利會買水,從此,工業向農業搶水的爭議不曾停止。
走在西螺的農地間,可以發現許多農地旁都有抽水馬達,清澈的地下水現在是農民的命脈,在西螺,有一半以上的農田使用地下水,農民表示,抽地下水也要花不少電費,雖然希望有濁水溪水可用,但是就沒有水。
以濁水米聞名的西螺,農作物生長不再有濁水溪滋養,雲林環保聯盟總幹事廖冠貿表示,因為缺乏濁水溪有機質的補充,對農業不利,是這幾年西螺參加比賽,稻米無法得獎原因之一。
彰化農民的處境和雲林一樣,許多田地根本沒有濁水溪水可用,而在水利會供水的灌區內,農民也是抽地下水,因為等了七天,水圳裡仍然沒有水。現在,不只是台塑六輕,中科四期也加入搶水的行列,讓農民相當擔心。
中科四期在中期需要6.7萬噸的水,占彰化農田水利會供水量的1/20,雖然水資源吃緊,但彰化農田水利會最後還是同意撥用水源。彰化農田水利會表示,一開始拒絕中科調撥水源,因為沒有多餘的水可移用,但在第二次協商,為了地方產業轉型、提升農民收益,於是答應了。
水利署計畫在烏溪興建大度攔河堰,以農民回歸水、民生工業廢水,提供中科四期和落腳大城的國光石化的長期水源,但在大度堰的環評審查會中,曾經擔任水利署副署長的環評委員吳憲雄卻直言,大度堰不值得開發。
除了國光石化、中科四期,台塑也提出第五期擴廠的計畫,在環評審查之前,台塑集團舉行節能減碳發表會,引發不少聯想。台塑總共投入136億元,在CO2排放量減少15%,用水量降低了36%。台塑六輕表示,六輕五期真正目的,是希望把六輕廠區的產品質量或是能源利用再加強,主要著重能源效率提升,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政府對這件事情是不是很在意,假如政府在意,台塑企業也在意,政府不在意,台塑企業也不在意。
而擔任六輕監督小組委員的張子見表示,政府任廠商予取予求,以非常低廉的代價取得用水,業者根本沒動機做好節水,六輕節水是因為六輕用水量遠超過環評承諾,環保署威脅開罰,才在一、兩年之內,節水約20萬噸,這表示,過去是六輕不願意做。
石化業是高耗水產業,民國93年,六輕四期擴廠案環評通過,用水量每天42.3萬噸,但在環評結論中,要求用水回收率必須達到75%,三年後回歸到原本六輕三期的用水量25.7萬噸,但後來台塑提出環評結論變更,民國96年變更為34.5萬噸,加上六輕五期的新增用水13萬噸,總用水量47.5萬噸,但現在實際用水量已經達到43.8萬噸。
在六輕五期的環評審查會中,水資源是焦點之一。自來水公司表示,目前水公司在集集堰取水12萬噸,六輕五期卻高達13萬,可能影響彰雲民生用水的供應,建議以海水淡化廠取得水源,集集堰的用水標的,民生用水在工業用水之前。
六輕五期、國光石化以及中科四期,這些高耗水產業進駐彰雲兩縣,水資源的排擠效應令人擔心。水利署表示,未來沿海大型工業區的開發,水資源必須優先評估,因為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是水的供需不平衡,新的開發案用水需求不能完全靠政府,枯水季節必須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雲林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認為,政府迎合高耗水產業卻忽略環境影響,還有水資源特性,隨著氣候變遷,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
擔任大度堰環評委員的吳憲雄,在審查會中就曾經表示,西部平原非常缺水,集水面積和用水面積比低,一公頃的集水面積養一點二公頃的用水面積,非常缺水。要在雲彰地區設耗水性的工業,本來就不太應該,因為根本就沒有水。
過去長久以來,產業政策走在前面,水資源淪為配角,失序的水環境,已經呈現在各種環境災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