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相關報導

回到祖先的地方

2000-09-11

八月中旬,花蓮奇美部落的青年與孩子都回到了部落,參與部落年齡階級的青年會所舉辦的文化營。這一次,部落的年輕人有個夢想要達成,他們想帶著部落的孩子跟隨著老人回到祖先的起源地-Lakasan去立碑。目的是追溯祖先的起源,並且讓部落的孩子在祖先的山林中體驗對土地的情感,並學習如何在山林間生活。這群奇美部落的族人如何教導部落的孩子,祖先在土地上生活的智慧呢?本集有深入的紀錄報導。

山村一日|檳榔變綠林

2000-08-21

南投中寮鄉和興村,這個位於南投山區的小村落,在經過地震重創之後,驚覺到他們所面臨的,不只是漫長的重建工作,更是農產品的沒落,以及WTO迫在眉睫的衝擊。他們喊出「檳榔變綠林」的口號,成為臺灣第一個具有自發性造林企圖的農村。 然而,在工業發展下被遺棄的農業,以及在經濟成長中被犧牲的土地,都能夠重獲生機嗎? 山村的一天,有人快樂,有人悲傷;有人靜默不語,有人充滿希望。一個地震後回到家鄉的青年,...

鋤頭下的春天

2000-07-31

早在光復之初,信義鄉就是台灣有名的林地濫墾地區,從當年的香蕉到今日的檳榔,「無辜」的農民以各種方法,蠶食鯨吞,濫墾面積之廣,影響之鉅,有目共睹。但就在九二一之後,信義鄉居民發動有規模的抗爭,要求台大實驗林「還我祖先的土地」,愈演愈熾

回到森林找頭路

2000-07-10

過去,原住民在森林裡自給自足,游耕焚墾,打獵營生。但後來有另外一批人來了,獵區變成了林場,狩獵民族變成了逐林木而居的遊牧民族,如今伐木的歲月過去,伐林變成了「造」林。這一群人,從南方的霧台出發,他們在試著在平地地人建構的整齊森林間,尋找過去族人奔馳的狂野山林。

在子孫的土地上

2000-07-10

日月潭南方的部落潭南,族人百年來賴以為生的森林,歷經日人與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無限制的砍伐,五十年裡,森林變成檳榔樹與滿山攀爬的龍鬚菜,變形的山林在九二一之後成了光禿的破碎的土坡,昔日族人的生命之泉─好蘭溪,也在不經意的當頭乾枯了,一部潭南產業發展史,也是一頁台灣林相死亡記錄,更是台灣環境的縮影。

大樹的流金歲月

2000-06-26

森林曾經被視為台灣綠色的金礦,就像其他礦產豐富地區一樣,丹大林區的綠色礦脈造就水里鄉若干市鎮的繁榮,並且,如同其他這類市鎮,他們也都走向衰老與平淡。只是,綠色礦產畢竟不同於其他礦產,他是有生命的,可以一直不斷再生;如果利用得當,森林資源應該是源源不斷、永不枯竭。是怎麼樣的開發歷程,怎麼樣的林業政策,讓水里鄉一度在歷史中出現風華絕代的艷容,又和其他礦區市鎮一樣淪落到蕭條的晚年,現在又該如何尋找新的春天?

蘋果的哀愁

2000-04-17

誰可以買賣天空、販售大地?大梨山地區的高山農業是一道難解的國土規劃問題。政府於民國58年頒布德基水庫治理方案,明定土地坡度在28度以上的農地必須強制收回,時至今日,1,117公頃的超限地只收回200公頃,並數度引發執行單位與農民的對立衝突。歷史留下的傷口依舊,受傷的土地仍然只能在時間的流逝中嘆息。

斷水殘流(下)

2000-04-10

沒有水這件事,關係著松柏村的存亡。 民國六十八年水果開放進口以後,原來有十八戶的松柏村,地利日漸枯竭,水果的經濟價值愈來愈低,使得願意留在山上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現在住在松柏村的只剩下三戶不到十個人。

斷水殘流(上)

2000-04-03

松柏村,民國四十九年中橫開通後,退輔會為了安置退除役軍官,在路的兩側從事農墾工作的第一個村莊。經過朋友引介,王金聲帶著妻子與小孩來到梨山,領了退輔會給的二甲地,開始拿起鋤頭在山坡地上種下了一株株價錢如金的蘋果樹,期待更美好的生活。

站在勒嗨漾上

2000-03-27

「勒嗨漾」是大甲溪上游泰雅部落對於土地的呼喚,隨著昔日梨山水果黃金十年的風光,當地的族人從原始的茅草屋大躍進入現代化的華樓,結實累累的果樹除了帶來令人目炫的財富,也切割了梨山泰雅人和勒嗨漾的臍帶;原本被視為族群生命的勒嗨漾,如今卻是新台幣的代名詞。隨著進口水果的開放及可預見的WTO的衝擊,年輕人在勒嗨漾上找不到新台幣的方向,老一輩開始懷念只有地瓜和小米的勒嗨漾,而數十年來無私地創造地利、默默為泰雅人守候的勒嗨漾,是否已尋覓出她明日的方向?

台灣靈長類系列(二) 變臉

1999-06-14

有人為了守護自己的糧食,與獼猴交惡;也有人為了提供獼猴糧食,與牠們產生誤解。台灣島上這兩種靈長類,需要更多的理性來和解。

入侵猴山

1999-06-07

一年過去了,所謂的專責機構依舊毫無成立的跡象。根據初步調查,八十二年違法建蓋的休息區,約有四十幾處。而目前則多達近兩百處,就在這短短的幾年內,我們看到了市民主義的扭曲,正加速著生態環境的破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