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相關報導

蘭嶼。另一種注視

2005-08-15

小龍,一位蘭嶼的年輕人,多年前曾寫信給總統,為遷走蘭嶼的核廢請命,但是核廢未走,小龍看見蘭嶼的新危機顯現,旅遊狂潮讓蘭嶼不再寧靜,美麗島嶼處處開發,改造成為適合遊客的觀光聖地,蘭嶼不再是達悟人安居的樂園,也背離祖先將蘭嶼稱為「達悟人之島」的意義。

鯊魚總動員 |巨口鯊、象鮫和牠們的產地

2005-08-01

早在四億年前,恐龍還沒出現的年代,鯊魚就已經存在地球上了,當一般人對於鯊魚的印象,仍停留在凶狠殘暴的海中霸王,有人卻喜歡上與鯊魚為伍的感覺。

海市蜃樓

2005-08-01

人們在海洋裡,打造一個又一個的生物社區,每一個社區都有著不同的樣貌,有些成為魚族新樂園,有些成為一片廢墟,要如何讓復育海洋的美意,不再只是海市蜃樓的美夢呢?

錢堆‧ 沙灘

2005-08-01

夏天是民眾到海灘遊憩的季節,但台灣很多沙灘卻面臨流失的困境。為了挽救沙灘,某些地區開始了買沙造灘的計畫。我們走訪了基隆大武崙、福隆,實際為大家紀錄這片美麗沙灘,如何利用人為力量重新填補,也讓觀眾了解,為何我們的沙灘會慢慢不見了。

深潛探祕

2005-07-25

從國內的深海生物多樣性計畫到國際的大深度潛水研究,一直很想了解深海的世界是什麼樣貌?聽到著名的大深度潛水團隊將來到台灣,因此很想去參與台灣首次的深潛研究,對於他們所使用的器材、他們的人員以及深潛的成果,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尋找海洋台灣

2005-07-25

屬於夏天的七月,讓人不免聯想陽光、沙灘、空氣和水。台灣四周被海水圍繞,但對於海洋,我們總是比陸地知道得少。 海洋,一直是陸地邊陲的地位,也讓人們存在著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印象。人們為什麼喜歡鯨豚?「可愛」能不能決定生物的生命?跟著台灣少數關懷海洋事務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學員,我們試圖尋找人與海洋與生物之間的關係,了解海洋,也了解這個長期存在卻總被遺忘的領域。

解放鯊魚

2005-07-18

牠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因為個性溫馴,於是有人稱牠為溫柔的巨人;牠因為不具攻擊性容易獵捕,所以漁民都叫牠大憨鯊;牠又因為肉質雪白細緻,而有了豆腐鯊的封號。其實牠真正的學名叫做鯨鯊,當人與鯨鯊相遇,除了吃之外 ,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蘭嶼油污事件簿|廢油染黑一公里海岸線

2005-07-11

2005年,海洋的七月,蘭嶼已經等不到飛魚前來,卻漂來整片的廢油,讓這座極富人文與生態價值的島嶼,遭到最深的傷害。礁岩上濃稠的污油,如同陰暗的墨漬,在海洋生態的蔚藍筆記上,註記一筆讓人驚心的惡劣記錄。

地景新視界|野柳、澎湖的自然地景

2005-07-11

一個全長1700公尺的海岬,如何讓你看盡地球千萬年來的歷史演進,北台灣的野柳就是這樣一個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珍貴地方。野柳岬角地質上是屬於新生代中新世大寮層分佈的地區,以砂岩為主,最早這些沉積岩組成的岩層,具有接近平行水平的層理,後來經過地殼活動,扭曲、褶曲等作用,變成傾斜隆起。又因這裡的地層軟硬相間,經過了差別侵蝕,造就了野柳變化多端的地貌。

誰的豆腐岬

2005-05-23

很難想像在在距離岸邊不到兩百公尺的海中,就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蘇澳的豆腐岬就是一個這麼特別的地方。當潛水人員對豆腐岬的美景大為讚嘆時,財團同時也在這看到了商機。開發的怪手計畫就在豆腐岬旁建築一棟飯店,讓遊客一出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海中美景,這樣的觀光噱頭當然有商機,但是豆腐岬的珊瑚礁生態禁得起這樣的蹂躪嗎?原本應該屬於全民共有的海域,能夠因為要招攬更多觀光客,而成為財團的掌控範圍嗎?

【水下考古】沉沒的記憶|澎湖馬公古沈船

2005-05-23

在澎湖馬公港內,存在著一艘艘古沉船的遺跡,寧靜的海面下,埋藏著祖先渡海的記憶,然而數百年前的沉船古物,為什麼竟淪為怪手下的犧牲品…

守護台灣|人類利用下的環境改變:山坡地超限濫墾、外來種入侵、自然海岸消失、河川污染嚴重

2005-04-11

守護台灣之山林篇 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乾熱的氣流在這裡沉降,造成這個區域長期乾旱缺雨,因此回歸線通過的地區,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沙漠或是乾旱的草原。但台灣卻是回歸線沙漠帶上,一個美麗的意外。歐亞板塊在此交疊出中央山脈,高山將水氣攔截,在海拔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公尺之間形成了霧林帶,這是台灣天然的水源庫,也是島嶼生靈的命脈。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從1912年起到1970年為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