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相關報導

菊島‧生存的賭局

2003-10-27

咾咕石、天人菊、風是澎湖群島的特產,然而,這些特產卻無法成為澎湖人生存的依靠。為了求取生存,許多澎湖人將開放賭博,視為澎湖發展的出路,卻也有少數的澎湖人,迎著海風打造另一條生存之路。

尋找小丑魚

2003-10-20

一部電影,掀起一股小丑魚流行風,從海裡到水族市場,大家都在尋找小丑魚,討喜的小丑魚,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焦點,「可愛」竟然招惹來可憐的命運,其實不只小丑魚,從色彩繽紛的熱帶魚到稀奇古怪的蝦蟹類,有愈來愈多的海洋生物開始往陸地上移民….

皇冠海岸咖啡香

2003-10-20

八月最後一個週末午後,立法院前開來了好幾部大型行動咖啡車,不是立委諸公大和解喝咖啡,而是北海岸行動咖啡業者為了生計,到立法院前陳情抗議。

珊瑚白色悲歌

2003-10-20

炎熱,是今年夏天的共同記憶,台北地區更以37.8度的高溫,創下了百年來的新紀錄,在城市裡人們可以用冷氣來消消暑,但海裡的珊瑚已經熱出病來,以東北角海域來說,即使潛入十五米深的水下,仍高達三十多度,在南部墾丁海域也有相同的情況,尤其是核三廠溫排水出口,更曾經高達37度左右,珊瑚就像泡熱水澡一樣…..。

塑膠寄居蟹

2003-10-13

背著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現代的寄居蟹,卻有了一個新造型,在墾丁的海岸林,有許多陸寄居蟹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甚至破玻璃瓶為家,為什麼垃圾竟然成為寄居蟹的容身之所,海邊的貝殼到哪裡去了?這樣世界少有的生態奇觀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再見烏坵

2003-09-29

在曝光率就是一切的時代,烏坵鄉民對於我們就如同化外之民一般。他們的憂與喜我們很難去體會與理解。對於烏坵鄉民而言,幼時獵捕灰面鷲就要成為久遠的記憶,大陸漁船的炸魚與未爆彈是所有島民所要面對的夢魘...

沙洲上的城堡|海岸工程讓沙灘不見了

2003-09-01

海邊輕柔的細沙,透過人們雙手,可以雕琢成各式各樣的夢幻圖像,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也嘗試在沙灘上建築夢想,只不過這些看似堅固的水泥城堡往往如沙雕一般短暫而脆弱,今天我們要告訴你三個關於沙灘的故事,北台灣的福隆海水浴場,有一片逐漸消失的「百變沙灘」,東台灣的花蓮鹽寮,有一座蓋了十二年還沒完工的漁港,南台灣的高雄旗津海岸公園,有一棟荒謬的觀景平台,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沙灘不見了……

來去基隆嶼

2003-09-01

來到基隆,只要往港口方向望去,一定會看到有座小山似的島嶼,矗立著港口前方。從碧砂漁港出發,來到基隆嶼只要短短二十分鐘,但是因為軍事管制基隆嶼一直是可望不可及。有人在基隆住了一輩子,卻從來沒有踏上這座島嶼,自從民國九十年正式開放觀光之後,第一年就吸引了二萬多人拜訪基隆嶼,去年參觀基隆嶼的人數更高達六萬人,據估計今年可能會突破十萬人次,目前有十家遊艇業者在經營基隆嶼的海上觀光,每天船隻在海上來來回回,遊客在島上來來去去,究竟踏上基隆嶼之後,能看到什麼呢?

出賣青螺沙嘴

2003-07-21

七月的澎湖是陽光與天人菊爭艷的季節,海洋的呼喚散發一股無法抵擋的引力,召喚一批批的觀光客,走向沙灘、湧入海洋。

【海岸變遷】 漂移的國土|如何留住沙?

2003-07-21

今年水利署編列三千萬左右的預算,預計從八月份開始在外傘頂洲進行「定沙計劃」,外傘頂洲是台灣西海岸最大的一座沙洲,根據資料顯示,在1984年時面積有2.05平方公里,十九年後的今天卻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經由水工試驗後也發現,外傘頂洲有逐漸向內陸退縮,往東南方向旋轉的趨勢,甚至未來有可能沒入水中變成淺灘,而天然屏障外傘頂洲的消失,對於地層下陷、海岸侵蝕嚴重的南部海岸而言,無疑的是雪上加霜。

水泥海洋|傷害海岸景觀與生態的消波塊

2003-07-07

在幾乎失去自然海岸線的這個時候,海岸主管機關也開始思考,水泥阻隔了海洋,為何仍然阻隔不了災難?水泥海洋的舊思維是否真的是保護海岸的萬靈丹?

海兔家族

2003-06-23

牠是一種神經很大條的生物,牠曾是巫術與魔法的象徵,牠還是「逐海藻而居」的遊牧民族,每年秋季在東北角的海蝕平台上,就可以看到牠們成群結隊的出現,到了六月以後,牠們又銷聲匿跡,這種很常見到,卻很少人知道的生物,有著一個可愛的名字「海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