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相關報導

再見‧沙灘

2001-11-12

東北角的福隆海水浴場,曾經承載了許多人對海洋的回憶,今年學術單位卻赫然發現,獨特的沙洲景觀竟然消失了,沙子流浪去了哪裡?海流會不會再把它們帶回來,我們跟隨學術單位追查失蹤的沙灘,拜訪走過歲月的老人家,結果發現東北角已經有兩座海水浴場,因為錯誤的海岸工程,而步上消失的命運,究竟福隆海水浴場,是否會成為第三座消失的海水浴場,是否會伴隨著許多人的美好記億,一同走入歷史?

綠島的美麗與哀愁

2001-11-12

綠島能承受多少觀光遊客,才不會過度耗竭島上的自然資源,讓島嶼生態生生不息。過去,曾經以交通承載量評估出一天兩千人的遊客人數,隨著綠島觀光發展,往來台東綠島之間船隻增加,進入綠島的觀光客也跳躍式成長。大量遊客進入綠島威脅島嶼的生態環境,現在觀光利益與生態資源之間的拉鋸戰,已是綠島最主要的課題。綠島的未來會如何?就看綠島人的抉擇。

【珊瑚保育】黃水橫流|泥沙覆蓋珊瑚危機

2001-10-29

風特別多又特別怪,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很少縣市能倖免於難,四處橫流的黃泥,不只創下破記錄的災情,也讓看不見的海底生態,付出慘痛的代價,看守台灣小組在颱風過後,潛入南台灣墾丁及東北角海域,結果驚訝的發現,這一北一南兩大珊瑚精華區,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泥禍」,人為的禍害,從山林延燒到海洋,即使藍色水晶般的伊甸園已成為一片黃海,海裡的住民仍默默承受著人類所給予的一切,風災過後的大自然,就像是一個被遺漏的災區。

白沙漁船小琉球

2001-10-15

小琉球總面積6.8平方公里,登記戶籍人口數有一萬多人,人口密度大約1470人/m²,是所有離島之冠。小琉球的海岸線長約12公里,沿岸大大小小人工港澳總共七個,平均不到兩公里就有一個人工港澳。小琉球漁業人口曾達100%,目前仍有70%的居民以漁為業。民國86年的台灣珊瑚礁生態總體檢中,小琉球附近海域的珊瑚破壞率最高,有50%到80%遭到破壞,到底是什麼破壞了上帝的物競天擇?

湧動的火山

2001-09-17

龜山島,人稱惡水之島,地形惡劣,登島不便。過去由於封閉多年,龜山島始終對大眾具有神秘色彩。本集將帶領觀眾,體驗龜山島的奇特景觀。在繞島時,將由學者陳述龜山島的火山地質景觀、海底火山噴氣及海底珊瑚。後半段將著重在龜山島的觀光效益與建港工程的互利或互害上。結論將傾向於維持大自然的完整,同時加強灌輸不以人為本位的離島海上生態旅遊概念。

看守台灣--失落的天堂

2001-09-17

海、藍天、白沙、珊瑚礁,是東沙島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座看似遺世孤立的淨土,自古以來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時空轉移,這顆有如遺落在南中國海的珍珠,已漸漸褪去戰地的神秘色彩,由宣示主權、保衛疆土的標竿,向度假勝地前進。

海口新樂園

2001-07-23

如果替台灣螃蟹做一次戶口普查,位於紅樹林分布最北的地區-挖仔尾溼地,可能是台灣的溼地裡,最多螃蟹種類的溼地。

失落的海蝕平台

2001-07-16

符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往往也是適合人類活動,甚至經營利益的地方,因此八斗子的海蝕平台,雖然已經被破壞而即將消失殆盡,仍難逃人類的覬覦,2001年5月正式被基隆市政府劃為海水游泳池預定地。八斗子早期原是一個離岸的小島,與台灣本島僅相隔一道小小海溝,1937年為了蓋火力發電廠,便將海溝填平。到了70年代,垃圾掩埋場及八斗子漁港又陸續動工,就此,整個八斗子的美麗海岸幾乎耗損殆盡。政府看到的是興建游泳池的利益,卻看不到保存天然海蝕平台的重要性,有識之士無法漠視不顧,主動發起宣導解說活動。這塊僅存的自然瑰寶,是否有機會逃脫開發魔爪?

尋找珊瑚礁

2001-07-09

小琉球曾經是觀光發達的海上樂園,但是隨著人工化腳步,觀光業也開始急速沒落。這個小島原來擁有相當豐富的海洋資源,並足以吸引遊客停駐,但是人工漁港的興建與海底珊瑚的盜採,卻讓最珍貴的珊瑚逐漸消失,同時也讓海底資源快速耗竭。在中山大學宋克義教授的帶領下,我們潛入小琉球附近海域,為珊瑚進行體檢。

永保烏坵

2001-07-02

對許人來說,「烏坵」這個名字是如此陌生又遙遠。1874年荷蘭人設立烏坵燈塔,烏坵成為福廈海域各國商船的航海明燈。1953年烏坵燈塔停止發亮,島上響起了「永保烏坵」的口號。從此如同每個被定位成戰地前線的島嶼一樣,與世隔絕、鮮為人知。直到民國八十七年,烏坵鄉的小坵嶼被台電相中成為低放射性廢料最終儲存場的「優先調查候選場址」,這座被遺忘很久的島嶼為了承接世紀垃圾,終於打破數十年的軍事禁錮。

綠島假期

2001-06-25

想要到綠島享受一趟悠閒假期,首先先要面對上千輛的機車陣、三、四千人擠在小島的尷尬景象,享受兜風快感的同時,車輪下卻有一群陸寄居蟹,試圖橫越萬般險阻,努力將幼蟹放入海中,觀光為綠島帶來經濟利益,也帶來環境危機

探索藻礁

2001-06-04

台灣目前藻礁的分佈,除了觀音海岸,就只剩下南台灣的墾丁風吹沙,以及北台灣石門、三芝、淡水之間的海岸,還保有部份的藻礁地形,它們的年紀從上千年到上萬年,是屬於冰河時期的古老記憶,究竟藻礁是什麼,又怎麼生長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