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相關報導

為河川把脈|從河川源頭淨溪能否改善海廢問題?

2020-01-06

成堆的保麗龍、浮球、漁具,寫著簡體字的寶特瓶,淨灘時,撿到從其他國家漂來的海洋廢棄物,是參加淨灘的志工常有的經驗。其實,海灘上也有不少垃圾來自河川。全球每年有八百萬噸塑膠垃圾,從陸地進到海洋,如果能從河川的源頭攔截垃圾大軍,是不是有機會改善海洋垃圾的問題?

一起找溪望|官民合作找回花蓮鱉溪的生命力

2020-01-06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的村民,在鱉溪溪邊的高灘地上,挖了三個淺淺的水池,他們希望在池子裡復育,小時候很常見到,現在卻快要消失的小魚-菊池氏細鯽,第一步是先把原生水草種起來,營造適合牠們生長的家。

蘭陽護水行動 重劃如何保水脈

2019-11-11

宜蘭縣政府正在進行內尚農地重劃可行性評估,範圍包含員山鄉內城村與尚德村境內668公頃的農地,位置就在自來水公司的深溝淨水場周圍,如何保住水,同時兼顧地主權益,能不能兩全其美?

蘭陽護水行動 兩村反採礦

2019-11-11

宜蘭縣員山鄉被稱為水的故鄉,許多地方都能看到清澈的湧泉地景,湧泉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來自雪山山脈。不過最近永侒實業公司計畫在水源頭的山區,開挖瓷土礦,礦區加上聯外道路,總面積高達33.5公頃,位在中華村與內城村境內。

肥水落田|豬牛糞尿回灌農田再利用

2019-07-08

各式各樣的畜產品,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畜產品的生產現場,牧場動物每天的大小便,散發異味,卻讓人退避三舍。豬牛糞尿,如何轉化為資源,重新回歸農田?畜牧產業能不能擺脫污染環境的形象,走向循環農業的下一哩路?

田寮洋鐵橋事件簿|鐵橋改建計畫為生態轉彎

2019-05-27

台灣鐵路管理局在「宜蘭線第三雙溪及新社橋改建計畫」中,規劃興建一座脊背橋,跨越雙溪河,民間團體擔憂將衝擊田寮洋的環境,但興建工程已經發包。希望顧及水安全與鐵道安全,同時不想損傷田寮洋,如何找到兩全其美的好方案?

海岸遺毒|隱藏戴奧辛劇毒的新豐海岸

2019-05-13

烈日下,位在新竹縣新豐鄉和竹北市交界處這段海岸線,怪手緩緩開挖,正在進行中的護岸工程,泥沙中混雜著五顏六色的廢棄物,這片土地,不僅早已失去自然樣貌,還隱藏劇毒…

當前瞻變後見|從金沙溪、大安溪到保力溪,看人對待河流的思維

2019-04-15

2017年,行政院推動前瞻計畫,希望以生態為核心,改善水域環境、維持防洪安全,這項政策,能不能兩全?實施近兩年後,又為現況,帶來什麼改變?

奔騰 小水力|微水力發電的可行性

2019-03-18

台灣山高水急、雨量豐沛,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近年來,部分社區、台電、農田水利會,展開各種小水力的開發,讓這最古老的發電方式,再度受到重視…

高屏溪口的雁鴨輓歌|候鳥中毒危機

2019-03-18

春天的腳步來臨,正是遠從北方來到台灣度冬的候鳥,換上新羽,準備北返的時刻,有些雁鴨,卻再也回不了家。高屏溪口為何成了候鳥斷魂處?

野溪整治|家離水邊那麼近

2019-01-21

「灰甲澤蟹是台東常見的澤蟹之一,牠喜歡比較多泥巴的環境。」對溪流裡的生物如數家珍,這條位於台東成功鎮的都威溪,已經是台東荒野野溪小組,踏查的第四十八條野溪。走訪台東野溪四年多,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發現,台東每條溪流,幾乎都遭到整治。而整治過後,每條野溪,都變成水溝。 不忍野溪遭到人類戕害,台東荒野拿著調查資料,跟台東水保局溝通。水保局認為,或許可以挑選幾條溪流進行復育。為了復育行動,...

【穿梭島嶼20年 污染開發篇】誰?高舉開發大旗的匪

2019-01-14

「我們從日本時代就來這裡住,之後台糖才把地放領給我們,大家都是在台糖做工生活,生活沒有很好。」陳正宗土生土長在彰化縣二林鎮農場巷,跟他的父親一樣,當了一輩子蔗農。 「一開始只有自己一戶,很不習慣!」,陳正宗來到花生田除草,今年已經87歲,「比較沒人可以聊天,想到在這裡住好好的,為什麼要把我們趕走,很煩惱、很困擾就對了!」 一邊除草,斷斷續續的廣播聲響,從陳正宗身後遠遠傳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