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第 No name 集的相關文章

快速消失的拷潭菱角田|限建令解除 加快開發腳步

2024-12-28

高雄大寮拷潭地區曾有許多菱角田,隨著各種開發建設逐漸消失。在地社團舉辦相關活動,想在社區開發與保存間找到平衡,留住菱角文化。

【島在現場】社子島內政部土徵小組進行區段徵收範圍及抵價地比例審議|2024.12.25

2024-12-26

昨(12/25)上午內政部土地徵收小組進行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的審議,在市府簡報後,支持與反對開發的雙方,各自表達意見,最後審議結果,內政部原則同意市府提報的開發範圍及抵價地發還比例為徵收私有土地總面積40%;同時要求,台北市府提送區段徵收計畫前,應持續與民眾溝通。 社子島禁限建多年 地方期待盡速推動發展 社子島是由基隆河和淡水河交匯成的沖積平原,在台北地區防洪扮演重要角色。...

星球爆裂的日常|用藝術詮釋花蓮人如何與震共存

2024-12-22

花蓮,一個斷層經常錯動的土地,那些在錯動與爆裂中,反反覆覆被搖晃、擊倒、再站起來的日常經驗,該如何被看見?

守護百年瑠公圳的人與屋:文化保存與居住權的爭議

2024-12-21

瑠公圳,一條自1740年開鑿、擁有284年歷史的古老水圳,見證了大台北地區的發展與變遷。然而隨著都市化進程,這條曾是生命之水的圳道文化,正面臨消失與迫遷的危機。

【島在現場】花蓮SRF廠悶燒持續進行式|2024.12.16 ​

2024-12-19

花蓮市美崙工業區一家以廢塑膠和木材為主的固態再生燃料(SRF)台翔製造廠,原本都會固定提供給亞泥作為替代燃料使用,不過,亞泥的水泥窯在今年0403地震中受損,停止進料,導致工廠堆放的物料無法去化,持續堆置,估計大約有5000噸左右。2024年11月11日工廠發生火警,火勢雖然撲滅,但堆置物內部仍持續悶燒,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月以上了,臭味隨著風勢飄散,讓下風處的居民苦不堪言,紛紛陳情,...

國土計畫拖拖拖|功能分區圖陷僵局

2024-12-15

立院中相互辯論,地方上激烈抗爭,都因為國土計畫一延再延,形成許多爭議。

維修咖啡館的循環經濟|想想過度生產與消費問題

2024-12-13

2009年,全球第一家維修咖啡館誕生於荷蘭,如今這股風潮已經在世界各地盛行,甚至催生了「國際維修日」。延長產品生命的維修理念,台灣也跟上了嗎?

從物到人|萬華忠恕社區的老社區再生力

2024-12-13

帶好裝備走過階梯巷弄,很快來到住戶的家,由社區二手店主辦的青少年家電維修志工隊,出發協助住家檢視用電安全與小家電保養。

那些海鳥吃什麼魚?|從鳥的角度來觀察海洋

2024-12-08

頂著風,翱翔天際,海鳥對一般人來說很陌生,有些不登陸,只從海上經過,還能直接漂在海上休息。想了解海鳥食性,鳥友們如何在航行中拼湊海鳥群像?想透過海鳥來理解海洋環境,該如何做到?

追尋龍紋鱝|是漁民也是公民科學家!守護海洋生態危機

2024-12-07

扁扁的身體,長相有點奇特,牠叫龍紋鱝。為了想要更瞭解牠,一群海洋守護者追尋牠的行蹤,試圖揭開更多未知的謎團。  

前進日本》日光能否共享?系列之五:福島青年的未來圖像

2024-11-30

日本福島縣二本松市近郊,位於丘陵與溪谷之間的這片土地,一排排光電板下,有剛種下的豆苗,也有著近藤惠從絕望中站起來的歷程...

前進日本》日光能否共享?系列之四:營農型光電面對的課題

2024-11-30

在山梨縣的一處農地,光電板下只種了兩棵柿子樹,其他都長滿雜草。農地的主人說,這塊田地都是石頭,很難種植作物,所以兒子決定來架設光電,一個月售電收入約有20萬日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