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兩年前,砂石車巨輪,奪走了兩位高中生年輕的生命。兩年後,司機獲判無罪,為了討回公理,何深淵揹起亡女遺照,挑戰司法正義!「歸人砂城」帶您一起探討砂石的運輸問題。
故事是從人類擺脫貧窮和饑餓開始的。工廠裡的機器取代自然的步調,把資源迅速而無限量的供應到人們手裡,正當眾人聚集在城市裡感謝機器帶來的豐饒生活時,大自然的神奇能量卻在人們的忽視中漸漸消失了。廢氣、廢水、垃圾,開始變成城市中的人們揮之不去的夢魘;高樓、道路、車輛,把城市的面貌變得單調而可怕。這個時候人們才在祖先遺留下來的記憶裡,找到對於自然綠地的原始渴望。
想要到綠島享受一趟悠閒假期,首先先要面對上千輛的機車陣、三、四千人擠在小島的尷尬景象,享受兜風快感的同時,車輪下卻有一群陸寄居蟹,試圖橫越萬般險阻,努力將幼蟹放入海中,觀光為綠島帶來經濟利益,也帶來環境危機
八色鳥的到來,啟動了環境保育與經濟開發的論戰。陸上砂石開採是為少數人利益還是國家利益?「八色鳥與陸砂」將帶您深入探討陸砂議題。
台灣獨特的高山島地形,使得不同氣候帶的森林型態都能在同個緯度裡形成,從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到寒原。不同氣候條件,孕育出自成一格的生物族群。森林生態系看起來數十年如一日,就像永恆。但事實上每座森林都像經歷過戰鬥的古代戰場, 它們必須對抗氣候、外來種和人類的屠殺。它們幽靜的外表,包容了弱肉強食的現實和殘酷。
基隆河下游漂流物多,時時發出惡臭。資深環境記者柯金源乘著舢舨溯流而上,到基隆河中上游察看河流的汙染源。
罪,高屏溪,二十年來地方政府縱容砂石盜濫採,生命之河成了黑金之河。罰,土石採取法,在立法院沈睡六年仍然沒有結果。「砂石之罪與罰」從河川砂石看台灣的黑金體系與環境問題。
當大氣層的水氣凝結成雨,降落地表,生命的形式就開始變得豐富而多變。在河川生態系的詭譎多變中,我們看到地球生命繁衍的精密與嚴謹,河床無論堅硬或柔軟、水流無論湍急或紓緩、水深無論丈量或及膝,都能發展出獨特的生命個體。
平溪是基隆河的源頭,基隆河的水患不斷,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整治經費仍無法免除水患的憂慮,來到上游我們看到整治工程深入最源頭,甚至連小小的野溪也列入整治名單,到底這樣的整治有功效嗎?還是造成生靈塗炭的幫兇呢?
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雖然為新竹地區帶來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但也帶來了環保、交通、教育及物價、房地產高漲等問題。本集將以圍牆作為譬喻,探討園區與周邊居民的互動情形與公害防治。同時將介紹園區旁邊的世外桃源-風空。關於經濟發展之外,是不是也必須兼顧當地人文,這個議題也將在本集一併探討。
台灣目前藻礁的分佈,除了觀音海岸,就只剩下南台灣的墾丁風吹沙,以及北台灣石門、三芝、淡水之間的海岸,還保有部份的藻礁地形,它們的年紀從上千年到上萬年,是屬於冰河時期的古老記憶,究竟藻礁是什麼,又怎麼生長呢?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二十年,是台灣高科技產業IC製造重鎮,也是國家經濟的命脈。但是年產值近一兆元台幣的新竹科學園區,卻沒有相對應的環保工業。特別是針對流經新竹縣市的客雅溪所造成的污染,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本集將披露由於園區工廠生產製程的多樣化,及有害化學物質的經常性使用,使得新竹科學園區在保護環境資源,及對污水的污染管制方面,有其侷踀與困難。然而從物原料的使用上,來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卻是目前唯一且最經濟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