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再見烏坵

2003-09-29

在曝光率就是一切的時代,烏坵鄉民對於我們就如同化外之民一般。他們的憂與喜我們很難去體會與理解。對於烏坵鄉民而言,幼時獵捕灰面鷲就要成為久遠的記憶,大陸漁船的炸魚與未爆彈是所有島民所要面對的夢魘...

逝水東流|萬里溪上的西寶水力電廠開發

2003-09-22

這一天,部落的孩子一如往常,在萬里溪戲水玩耍。突然間,山中傳來一聲巨響,土石滾落而下,山裡,發生了什麼事?

公園革命|留給野生動物棲息空間

2003-09-22

說到「公園」這兩個字,浮現在你腦海的是哪些畫面?一百年前,當「公園」這個名詞,在台灣的都市計畫裡出現後,都市公園就一直是以大樹、草皮、鋪面、遊戲設施等大同小異的樣貌出現。一百年後,當棲地復育的風潮吹到水泥城市,在台灣南部有一群人正悄悄進行著公園的寧靜革命。

水上協奏曲

2003-09-22

2003年6月底,我們的島「綠手指計畫」記錄了嘉義綠手指行動團營造角落美感,把大自然帶入生活的故事。在嘉義縣水上鄉,市嘉南十三號道路沿線,在日據時期種下的芒果樹,原本長達三公里。因為道路工程砍樹拓寬,如今只剩下176棵。

藍色鳳山溪

2003-09-15

在新竹鳳山溪的下游,有一個以種稻維生的小村落,一條翁北圳引進鳳山溪的溪水灌溉農田,9月1月杜鵑颱風來襲時,老農民發現水圳的水竟然變藍了,鳳山溪與翁北圳遍佈死魚….

【廢棄物處理】焚化台灣 |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能解決垃圾問題?

2003-09-15

在南投縣環保局廣場前,集集鎮民群情激憤,武裝警察嚴陣以待。在環保局內,正在進行南投縣焚化爐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廠商選擇的地點就在集集。類似的抗議場面,在每個縣市輪流上演,這是處理垃圾必經的宿命?還是錯誤政策導致的結果?

舊監獄的新生

2003-09-15

今年八月,東部有兩個舊監獄顯得熱鬧滾滾,充滿了活力與歡笑。許多年輕人花錢進入牢房,體會「被囚禁」的感覺﹔許多藝術家自願走入圍牆,發揮創作的靈感。舊監獄「重獲新生」了,這是怎麼回事?

後山路|蘇花高、北宜高開路的思考

2003-09-08

花蓮,古稱洄瀾。長久以來被視為「邊陲」、「後山」。有句話說:「花東的泥土會黏人」,總是黏住那些嚮往大山大水的移民客。

數蝌蚪的日子

2003-09-08

有一個男人,這兩三個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數蝌蚪」,一個禮拜,最多要數一千多隻。同樣的動作一直做,也會覺得枯燥、乏味,但它卻是研究的必經之路。

埔里反瀝青

2003-09-08

在埔里綠色美麗的田野上,一座瀝青廠高高聳立,它緊臨居民的房舍,靠近鳥類的棲息地,更設在特種農業區的中心。三年來,當地居民為了反對瀝青廠設置,他們不斷抗議、到處陳情,甚至一位里長憂鬱而亡。 如今,合法通過申請的瀝青廠隨時可能運轉,當地居民依然全力抗爭,對他們來說,這場長達三年的抗爭,不僅是要保障居住環境的安全,更是要保護埔里這塊盆地的美麗與純淨。

沙洲上的城堡|海岸工程讓沙灘不見了

2003-09-01

海邊輕柔的細沙,透過人們雙手,可以雕琢成各式各樣的夢幻圖像,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也嘗試在沙灘上建築夢想,只不過這些看似堅固的水泥城堡往往如沙雕一般短暫而脆弱,今天我們要告訴你三個關於沙灘的故事,北台灣的福隆海水浴場,有一片逐漸消失的「百變沙灘」,東台灣的花蓮鹽寮,有一座蓋了十二年還沒完工的漁港,南台灣的高雄旗津海岸公園,有一棟荒謬的觀景平台,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沙灘不見了……

來去基隆嶼

2003-09-01

來到基隆,只要往港口方向望去,一定會看到有座小山似的島嶼,矗立著港口前方。從碧砂漁港出發,來到基隆嶼只要短短二十分鐘,但是因為軍事管制基隆嶼一直是可望不可及。有人在基隆住了一輩子,卻從來沒有踏上這座島嶼,自從民國九十年正式開放觀光之後,第一年就吸引了二萬多人拜訪基隆嶼,去年參觀基隆嶼的人數更高達六萬人,據估計今年可能會突破十萬人次,目前有十家遊艇業者在經營基隆嶼的海上觀光,每天船隻在海上來來回回,遊客在島上來來去去,究竟踏上基隆嶼之後,能看到什麼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