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珊瑚保育】黃水橫流|泥沙覆蓋珊瑚危機

2001-10-29

風特別多又特別怪,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很少縣市能倖免於難,四處橫流的黃泥,不只創下破記錄的災情,也讓看不見的海底生態,付出慘痛的代價,看守台灣小組在颱風過後,潛入南台灣墾丁及東北角海域,結果驚訝的發現,這一北一南兩大珊瑚精華區,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泥禍」,人為的禍害,從山林延燒到海洋,即使藍色水晶般的伊甸園已成為一片黃海,海裡的住民仍默默承受著人類所給予的一切,風災過後的大自然,就像是一個被遺漏的災區。

污泥中的蓮花

2001-10-29

電視上出現拉著白布條,抗議垃圾場設立的畫面,對台人來講並不陌生,沒有人喜歡有垃圾場當鄰居,對抗議長達八年的桃園縣觀音鄉民來講,這條路實在漫長。觀音海岸過去被砂石業者盜採砂石,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坑洞,諷刺的是,廢棄物清理業者相中這裡,偷偷傾倒廢棄物,將一個個坑洞逐漸填平,土地被污染了,鄉民開始有危機意識,在海邊築起工寮,一年365天全年無休,輪班看守家園,這幾年下來卻無法挽救家園免於被垃圾吞噬,...

故鄉的顏色

2001-10-29

檳榔子、地瓜葉、龍眼、荔枝、相思樹...這些中寮常見植物,竟然成了中寮植物染工作坊六位媽媽的染料。大地給的顏色,讓媽媽們開起染坊,為中寮粧點多采多姿的色彩。她們說地震前,生活是黑白的,每天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孩子與孩子的爸;地震後生活反而是彩色的,因為待在染坊,每次染出來不一樣的顏色,總是充滿了驚奇與喜悅。這六位婦女,最年長的63歲,最年輕的22歲,穿針引線認真的表情,其實充滿克服生活環境與現實壓力的勇氣與堅持。

灰窯溪一夢

2001-10-29

平溪鄉灰窯溪,宗教放生活動與生態保育結合在一起,開啟了物種保育的新可能性。只不過,對於苦花復育的滿心期盼,卻在納莉颱風過後,付諸流水。

逆流洄游

2001-10-22

阿里山鄉山美村,一個因為高山鯝魚保育而聞名的山地部落,結合高山鯝魚保育與社區營造發展觀光產業,最近,他們榮獲總統文化獎也更加肯定部落的努力。一般人看到的是山美發展部落觀光的光鮮亮麗,其實山美尚未完全做好迎接部落觀光的準備,在大量的遊客人潮下,所帶來的問題衝擊著部落的生態環境,生活品質和傳統文化...

白沙漁船小琉球

2001-10-15

小琉球總面積6.8平方公里,登記戶籍人口數有一萬多人,人口密度大約1470人/m²,是所有離島之冠。小琉球的海岸線長約12公里,沿岸大大小小人工港澳總共七個,平均不到兩公里就有一個人工港澳。小琉球漁業人口曾達100%,目前仍有70%的居民以漁為業。民國86年的台灣珊瑚礁生態總體檢中,小琉球附近海域的珊瑚破壞率最高,有50%到80%遭到破壞,到底是什麼破壞了上帝的物競天擇?

永平不老街

2001-10-15

兩年前921地震後,這條中寮鄉昔時最熱鬧的老街,有九成房子倒塌,死傷慘重。有人拿著相機,幾乎拍不下去。當時,一群中原大學的師生來到永平街,決定利用這樣的機會,改造這條老街的風貌。在這兩年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學會了如何與專家溝通,有的甚至變成了專家,更重要的是,這條老街整建的過程,也改變了中寮鄉民對地權的觀念。 中寮鄉位於南投縣的中西部,外來團隊習慣將中寮鄉分為北中寮與南中寮,北邊以樟平溪為主要河川...

垃圾保障村

2001-10-15

2001年2月8日,觀音鄉轅碩廢棄物處理廠預定地,因保障村民圍堵抗爭,業者為求載運鋼筋進入工地,動用三百多名幫派份子,進行反圍堵,警方據報逮捕66人。保障村民幾年來飽受大小垃圾場污染,在兩年前忍無可忍,在1999年3月28日,搭設簡易的雨棚,不畏風雨、不分日夜,要阻止新民營垃圾場進駐。村民的怨言其實是種求助無門的恐懼感,捍衛家園,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卻被貼上與公權力為敵的標籤...

上水的希望

2001-10-01

從台三線省道轉往谷關的路上,可以清楚看到一整片突起的台地緊鄰著大甲溪畔,這就是新社台地,台中縣新社鄉就位在這片台地上,沿著大甲溪,順著中橫公路繼續向東行,約莫過了十幾分鐘,就進入和平鄉的白冷高地,大甲溪在這裡成就了兩則水的故事。一則來自北岸的天輪發電廠,大甲溪沿岸的五座發電廠都由這裡控管,另一則來自南岸的天輪村,白冷圳的傳奇就從這裡開始。

在台北航行

2001-10-01

被忽略的都市邊緣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困在台北邊城,卻真實記錄了東湖,文山區,信義區的災況,納莉颱風來的那一天,我們以遊記的心情,隨著洪水在都市裡航行。

【納莉颱風】水的驚嘆號|台北變成湖

2001-09-24

納莉颱風在一夕之間,讓台北市成了台北湖,也使得台北人重新去思考我們與河流、與水的關係。事實上,自從台北盆地在地球上誕生到現在,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是湖泊就是沼澤。水是台北盆地性格的一部份,但是,當台北發展成為高密度的都市,整個治水政策與思維卻是以一種嫌棄的態度面對水,這種嫌棄的態度表現在堤防與大型抽水站的設置上。納莉之後,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與都市裡的水建立起新夥伴關係呢?這是本集所欲探討的方向。

震不垮的農民

2001-09-24

WTO對盛產水果的台中山城四鄉鎮(東勢、石岡、和平及新社)農民是個恐怖的大怪物嗎?兩年前在山城遭受過九二一災變的農民們,在長期面臨國內的經濟不景氣與台灣即將入會(WTO)的市場轉變,會如何因應?同時台灣的農產品具有哪些優勢可以進駐國際市場?本集將由數位農民(劉耕銘、林月霞及曾榮滿)現身說法,提出網路行銷可能是一個機會,降低銷售成本,鞏固國內市場;而生化科技技術也可以運用來與進口產品抗衡。然而最重要的是,主政者與社會大眾是不是能夠超越經濟的生產價值,來看待我們的農業政策,反省我們對土地的操作。以上問題將在本集有深入的探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