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稻米」關鍵字
康芮颱風的試煉 花蓮篇|須重新檢視的土石流警戒範圍
10月31日康芮颱風來襲,還沒登陸,颱風的雨帶和外圍環流,就為宜花帶來強勁雨勢,花蓮玉里、瑞穗等地,24小時降雨量都突破600毫米。玉里鄉、卓溪鄉多處爆發土石流,卓溪鄉公所前的馬路,也成了滾滾洪流。
苦雨‧枯田|農地面對極端降雨的衝擊
極端降雨讓農民得和老天對賭,農民無奈表示:「不是太多水,就是沒有水,要怎麼辦?」,我們從台東稻米、小米和苗栗西瓜,看台灣農業在氣候變遷衝擊之下,做好準備了嗎?
【缺水乾旱】枯旱之城-農田裡的憂慮
2020年11月,時序進入立冬,也是二期稻作收割的時節,但是桃竹苗的農民臉上,沒有豐收的喜悅。因為台灣今年遭逢1964年以來,第一次夏季完全沒有颱風過境的狀況。從6月到11月,全台降雨量只有氣候平均值的六成,石門、寶山等水庫的蓄水量,也來到同期最低點。根據水利署的數據,以往到了10月,石門水庫平均蓄水量約兩億噸,今年只有八到九千萬噸,不到往年平均值的一半,為了民生和工業用水需要,政府宣布桃園、...
蓬萊米記憶|在台灣改良的日本米
潔白海芋花隨風搖曳,是陽明山竹子湖最吸引人的景觀。趁著天氣放晴,遊客們上山賞花,美麗花海背後,其實藏著許多故事。日治時期水稻專家辛勤育種的足跡,逐漸被遺忘。現在卻有一群人,正努力保存這段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歷史。
水稻視界--豐收的眼淚
四十年前,菲律賓被稱為「亞洲典範」,在美國人眼裡,他們是亞洲各國中,高度經濟發展的民主國家,可是四十年後,菲律賓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離鄉背井到各國打工謀生的「菲勞」,不到半世紀,一個國家的變化,竟然如此之大!在菲律賓,農民佔總人口數的五成,耕地也超過全國面積的一半,這個國家的停滯與困境,在在都跟農業發展息息相關,要真正深入菲律賓,非得到農村走一趟。
水稻視界--遠離餓夢
西元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第20屆大會上,訂定從西元1981年開始,每年的十月十六日為「世界糧食日」,希望這一天,全世界都能彼此提醒,為打擊飢餓和貧窮而努力。可是反觀過去一年,有三十幾個國家,因為糧食不足而社會動盪、甚至陷入內戰,有超過十億人口天天餓著肚子上床,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年來,平均每天有兩萬五千多個,應該快樂成長的孩子,卻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能獨善其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