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報導

聽土地說說話

2009-04-27

層出不窮的工業區開發,讓我不禁思索,我們對於土地的利用,難道只有開發這一種思維嗎?在幾乎已經被開發殆盡的天母商圈,往陽明山的路上,有個地方叫半嶺,那裡還保有一畦畦的梯田,往下看,還能看到稠密的都市景觀,這裡可以說是,被遺忘的一方天地,我想著未來如果大家都不重視農業,台灣的農地漸漸消失,這裡是否也會成為絕響呢?

再生‧海角樂園 (國外篇)

2009-04-20

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許多人寧願花錢買機票,專程飛到國外去潛水,看到那些著名的潛水勝地、渡假小島,很想了解到底他們是如何在保育與經濟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呢?(照片/柯金源)

再生‧海角樂園 (國內篇)

2009-04-20

2003年到後壁湖拍攝海膽復育專題,當時由當地居民發起的海洋環保志工隊正式在後壁湖成立了,一百多位浮潛、遊艇業者毅然成為守護海洋的第一線尖兵,六年過後,當地已經正式被劃為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海面下魚群悠游,而另外一個南灣地區,居民也自發性的要將門前的海灣列入保護區,究竟保育和經濟可以共存嗎?而在魚多遊客多的背後,又有哪些問題呢?

窯身一變

2009-04-20

隨著瓦斯和電力的普及,木炭這種黑黑小小的燃料,慢慢退出人們的生活,隨著產業沒落,燒炭專用的炭窯,也往往在荒煙漫草中逐漸頹圯,在北投的十八份,有一群人犧牲假期,付出體力耐力,拒絕讓老炭窯,無聲的消失在歷史洪流裡…

邁向能源轉捩點-火電之島

2009-04-13

當傳統能源的危機漸漸逼近,溫室氣體減量又成為國際的趨勢,台灣到底要如何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能源圖像呢,4/15和4/16這兩天,政府即將召開全國能源會議,最後能不能做出對於環境更友善的能源發展方向呢?

邁向能源轉捩點-核能夢

2009-04-13

很多人認為,發展核能發電,是解決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的希望,是最快速的一個捷徑,政府也將核能發電列為低碳能源的選項。但核能發電真的是便宜又經濟的選擇嗎?核四的工期為何一延再延?而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最後又將獎落誰家?

邁向能源轉捩點-新能源的春天

2009-04-13

在南台灣,以養殖漁業聞名的嘉義布袋鎮,有一戶人家,生活的電力來源完全來自屋頂的太陽光電板。在三十四坪的屋頂上,麥金生架起兩座共計5KW的太陽光電板,從此開啟他新能源的生活。 從以前電費開銷要五六千元,現在麥金生每兩個月,只要付基本電費八十多元,就能享有自給自足的電力生活,多餘的電,麥金生還能回售給台電,看起來這筆生意還挺划算的!不過,麥金生跟週遭的朋友推廣,所得到的反應,大多是安裝價格太高,...

邁向能源轉捩點-節能N次方

2009-04-13

如果光看外表,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家電子工廠。位在台南縣科學工業區的台達電,是全台灣第一座拿到黃金級綠建築的工廠,為了規劃這座綠色廠房,在設計規劃時就費盡心思。 陽台層層相疊的折角,除了創造陰影,避免直射的陽光進入室內,也具有生態意義,讓不善長途飛行的小鳥有所棲息,折角處的小小花圃,讓僵化的水泥樓房增添幾許綠意。 大樓外牆用的是爐渣廢棄物和水泥混合的高爐水泥,地面鋪設可透水的植草磚,...

【自行車】 危機‧鐵馬道|單車道開闢熱潮下的思考

2009-04-06

圓夢、休閒、健康,許多鐵馬騎士為了不同的理由,騎上單車追尋自己的夢想。但是在發自民間需求,政府大力推動的自行車熱潮中,一些自行車道的問題,也隨之顯現,讓看似歡樂、便捷的鐵馬行,出現隱藏的危機。

【迫遷】社區‧自行車道|興闢單車道穿越原住民部落

2009-04-06

自行車道的設計,不該只是一條美觀的通行道路,其實也有連結社區的深層意義。在國內,千里自行車道成為一項政策,但是在這個政策下,多少社區為了自行車道,歡欣或哀傷。

綠洲出污泥|竹東員山居民反對設置污泥處理廠

2009-04-06

第一次接觸到員山里居民,是在新竹縣政府前,這群居民集合在官衙大門,準備進去抗議陳情。我站在現場拍照,顯得有點突兀,一來,我是最年輕的人,二來,我穿的衣服太乾淨,不像是剛剛從田裡忙完後跑來的農民,所以大家東問西問著,「那個小姐是誰啊?」、「喂,是不是縣政府派來的啊?」我趕緊表明身分,說明採訪重點,他們才繼續討論,下午要抗議的說法。聽他們彼此商量著,「等一下我們去跪縣長」、「我們不能不理性」、「我們要問縣長為什麼這麼沒有良心嗎?」真的,聽到的人心裡一定都會不捨。這些純樸的農民,很簡單、很天真,他們覺得官員不可能這麼明目張膽地騙人,也不會傷害農村跟農民,我很想跟他們說,事實就是這樣,大家真的要一起努力。

蟲蟲入侵

2009-03-30

牠們來自異域,牠們擁有必殺絕技,本土生命,慘遭摧毀,生態,淪陷浩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