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地震後 山區崩塌、土石流成二次災害
震後多年,九份二山裸露的岩面,已經變得青綠。地震在九份二山引發瞬間大崩山,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它背面的紅菜坪,發生了緩慢潛移的地滑,移動面積廣達100公頃, 估計有一億立方公尺的土方,可能形成永祿溪的堰塞湖,威脅下游社區。
當地居民許文煙長年在紅菜坪種植作物,地震的餘威,到現在都還影響著他的家鄉,鄰居的一棟房子,在震後成了廢墟。許文煙家族的房子,也無法再居住。整個鄰大約20戶的居民,都搬遷到山下的內城。許文煙說,土地都在山上,山下只有一個房子,家家戶戶的農業都還在山上,離不開這片土地,只能自己提高警覺。
地震改變了人們的命運,改寫了大地的容顏,也增加了更多危險。九二一之後,中部山區產生了兩萬多處的崩塌地,面積廣達11300公頃,土石流潛勢溪流也因而暴增,不過學者發現,近年來崩塌的情形有趨於緩和的跡象。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說,九二一之後,崩塌率確實增加,2004年敏督利颱風時,崩塌率到達高峰,到了2007年的聖帕颱風,崩塌率減少,2007年以後又回到原來的地質環境,不過原來的地質環境,是不是本身地層破碎、本身有很多斷層通過,就要好好去調查。
九二一促成大規模斷層調查
台灣地底下,是神秘而活躍的另一個世界。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活動帶,兩個板塊以每年8.2公分的速度聚合,推擠的力量造成岩層斷裂而發生地震。
九二一,震出了危險地質、震出了車籠埔斷層,也促成了大規模的斷層調查。到底台灣有多少活動斷層?斷層什麼時候會再活動?十多年來,有一群人透過各種研究方法,從不同面向,探索斷層,首先要知道的是,活動斷層在哪裡?
研究人員透過斷層露頭現地調查、淺層震測、鑽探研究、槽溝開挖、GPS測量、精密水準測量等方式,漸漸拼湊斷層的面貌,十一年的努力,確認了全台灣有33條活動斷層,斷層的所在位置有了更好的精確度,卻還是無法準確預知那一條斷層最近會活動,目前地調所針對東部與西南部的活動斷層,正密切監測。
斷層調查的終極目標,是希望預知下一次大地震的發生。台灣每年平均發生一萬五千次以上的地震,近百年來發生多起七級以上的強震。目前國內有許多地震預測的研究,當地震發生,除了地表的顯著變化,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因子也在改變,中央大學的顏宏元老師,就希望透過監測重力與磁力的變化,作為地震前兆的判斷依據。921地震發生時,就紀錄到地磁出現劇烈異常。目前全台灣設置了十個磁力觀測站,希望能找出地震與地磁變化相互影響的模式。
顏宏元老師表示,目前為止 還在實驗和資料分析階段,到應用還有一段路要走,要確實預知地震的大小、規模和時間,不只台灣,全世界各國都還在努力。
九二一,造成一場血淚交織的悲劇,也開啟一堂浩瀚深奧的地質課程。回顧台灣島的形成,一次一次的變動,伴隨的是無數大大小小的地震,科學數據證明了台灣的活躍,這是台灣的身世,認清腳下的土地本質,才能沉澱出與它共處的生存智慧。
側記
我們生活在一座活生生的島嶼上!地表下那個持續變動的世界裡,除了已知的33條活動斷層,還有許多狀況不明的盲斷層。斷層調查是整合性,不同的調查方式只能知道斷層的一角,要想深入了解斷層,需要各領域的專家們共同合作。感謝研究人員不辭辛苦,徒步踏查、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忍受日曬的炙熱和雨淋的狼狽,一點一滴,為我們拼湊出活動斷層的重要資訊。了解斷層,才能與斷層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