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海洋資源的省思,屏東東港外海捕撈櫻花蝦的老船長林江龍,深知再不挽救東港聞名的櫻花蝦,最後將會成為教科書上的歷史。於是推動櫻花蝦產銷班,結合出海捕撈櫻花蝦的漁船,打破以往捕越多賺越多的捕魚方式。
東港櫻花蝦產銷班,採定量的捕魚方式,讓櫻花蝦能夠生養,維繫永續的海洋資源,同時形成一種市場機制,讓櫻花蝦的銷售價格,維持在一定的價格之上,補足漁民的生計。
這種方式克服以往過度漁撈的問題,但卻有了新的問題,市場上的仿冒櫻花蝦充斥,造成劣幣逐良幣的效應,為了遏止這股歪風,老船長與任職東港漁會推廣股的王志民,推出認證品牌,來確保櫻花蝦品質,甚至不惜公佈仿冒櫻花蝦的加工廠,一老一少在不同的崗位,為台灣漁業奉獻心力。
相對屏東東港的漁業興盛,嘉義布袋的廢棄漁筏,卻道出一個漁港的沒落。 嘉義近海一樣面臨漁業資源匱乏的問題,但部分漁民卻以毒、電、炸的方式來增加魚貨,因此有漁民自行成立守望隊查緝這些非法者。
擔任守望隊長的黃金德說,他們平常都是利用捕魚時間,留意海面上非法作業漁船,再通報給相關單位前來取締,但是限於通訊裝備欠缺,沒有適合的小船進入毒魚、炸魚的作業區,守望隊的績效並不好。
老船長陳長德說,漁民自己願意守護故鄉的海洋資源,但相關單位的漠視,卻讓他們什麼也作不了,甚至還要在關係緊密的漁港村里間,多添一些讓人嫌的憂慮。成立一年補助三十萬,需要的裝備都沒下文,守望隊當然功效不彰。 二位老船長面臨如此情景,只能面海一同嘆息。
側記|
從數據看,台灣一年漁業產值並沒太大變化,甚至增長。但增加的部分,來自大西洋、印度洋等遠洋漁業,近海漁業則嚴重的沒落,凸顯台灣海域海洋資源的危機,也讓絕大部分依賴近海漁業維生的漁民,被迫離開海洋,離開他們熟悉的方向舵。就如老船長所說,台灣漁船,已經很多是船長搭配外勞出海作業。如果這個情況不改變,有一天會連老船長都會是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