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關鍵字

等不到鰻苗回來|來自深海的警訊

2018-03-26

2018年1月初,入夜後的宜蘭河口,風強雨急,陳振輝在大浪中等候的,是俗稱白鰻的日本鰻鰻苗。每年秋冬大雨過後,白鰻會降海洄游三千多公里,到馬里亞納海溝西側海域的深海產卵。

重返魚湧之海 鯖魚找生路

2017-09-04

黑潮為台灣東部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南方澳獨特的天然地形,讓這裡成為鯖魚的故鄉。發展近百年的鯖魚產業,讓漁民得以溫飽,讓消費者能享用便宜又營養的魚。當鯖魚開始發出生存警訊,該怎麼幫牠們找生路?

重返魚湧之海 |石垣島的挑戰

2017-09-04

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的石垣島,是日本沖繩縣,最靠近台灣的島嶼之一。溫暖的黑潮終年圍繞,滋養著壯麗珊瑚礁群,帶來魚群,也為小島帶來大批觀光人潮。不過,島上的自然美景,卻正在悄悄改變。賴以維生的海洋資源,漸漸消失,石垣島民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困境?

海膽存亡記|馬糞海膽的生存危機

2003-05-26

2002年一群海洋學者在墾丁海域進行馬糞海膽的復育,一項學術性的復育,沒想到卻引發一連串的保育效益,今年四月第一個由地方居民發起的海洋環保志工隊正式在墾丁後壁湖成立了,這群志工們會站出來,不只為了保護失而復得的海膽,也為了挽救珊瑚礁,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固守賴以維生的金雞母-海洋。

大海的翅膀|飛魚與漁民交織而成的人生

2003-05-12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可以飛翔,一雙美麗的胸鰭,帶給人們許多神秘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地方,流傳著古老的捕飛魚故事,漁民遵循傳統漁法,獵捕海洋中的飛翔者,近年來隨著美食主義與觀光風氣的盛行,從恆春到綠島紛紛興起飛魚季的熱潮,除了出海欣賞破浪凌空的飛魚,當然不能免俗的就是「吃」,於是價格低廉的鄉土魚走入了五星級飯店,也走出了危機…

守護一條溪

1999-02-01

從溪頭附近發源,一直流到濁水溪,全長只不過是18公里的清水溝溪,再怎麼看,也是貌不驚人,但是,在台灣的生態保育史上,卻是赫赫有名。台灣第一個民間自發性的河川保育組織榮生會,就是在這裡成立的。 清水溝溪能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河川保育典範,其實是有深厚的淵源。它的長度並不長,地形也比較封閉,維護起來比較簡單。這裡的居民一直因為宗教上的理由,有封山禁溪的傳統。二十四年一度的做醮,又要開始了。今年輪到建醮的是有一百七十幾年歷史的受龍宮。

漁季不再來

1999-01-03

在天氣不錯的日子,台灣東海岸的阿美族(Amis)老人乙勒(Yilo)總會習慣性的到緊臨部落的河口為當天的三餐打幾條新鮮的活魚,但是近幾年來,這個延續部落生命數百年的河海交界處已經愈來愈難抓到魚了,而就在這一年(1998年)冬天,台灣西海岸盛行了四百年的烏魚(Mullet)季節,也突然失去了往年的盛況,海洋資源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本片將從台灣漁業發展的各種病態,以及原住民與海共生的原始觀念來探討和反省海洋資源急速枯竭的全球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