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統祭典,安安靜靜的在部落裡舉行,阿里山鄒族的原住民,用過年的心情,歡渡這個時刻。穿著傳統服飾的汪俊松酋長,說明鄒族是各家族合議的長老制,不能稱他為頭目,應該算是部落發言人地位的酋長。嚴正正名之後,他介紹小米祭的祭典過程。在部落裡,相同家族成員,溫馨的齊聚在家族祭屋內,不同家族成員,按照傳統依序互訪道賀,讓一個傳統祭典,充滿深意。對於原住民祭典成為觀光賣點,達邦部落有著自己的堅持,他們認為小米祭是家族團聚時刻,不必刻意對外公開。祭典呈現達邦部落對外的態度,其實也是面對觀光浪潮下,部落的因應策略。他們發展生態旅遊,但是一切從愛鄉出發。
達邦部落是一個農業經濟健全的社區,對於引入觀光旅遊,他們並不急迫,他們推拒許多不必要的外來資源,希望以最美好的面貌,接待所有到訪的遊客。在許多地區,不斷引入資源高度開發之時,走進達邦社區,如同進入一個世外桃源,純樸的風貌,讓人驚豔。最具鄒族風格的集會所,成為部落的文化核心,天神會從雀榕下來,保護部落。上方的日式警務所,則是帝國殖民的壓制象徵,達邦保留傳統的建築,婉拒過多的現代開發。
在部落外的山林內,達邦部落自行整理自然的達德安步道,保持山林的自然原色,吸引愛山的遊客。踏上步道石階,優美的山溪景緻在眼前展開,溪流在樹蔭底層穿過,高低的落差,造出仙境般的意境。這條步道並非刻意建造,而是鄒族居民使用數百年的經濟步道,有著鄒族的生活記憶。學著傾聽山林的聲音,達邦居民說山林有自己的生命,只要不破壞、不開發,它會自己展現風采。
走向旅遊,達邦部落顯得不慌不忙。就像從事皮雕創作的黃老師,細細製作她的藝品,展現鄒族特色,成為大家一致的心願。配合部落創意產品,製作皮雕銷售,黃老師在追求觀光經濟之外,也不忘文化的傳承,她教導部落孩童,畫出屬於部落的意象。當一件件精美皮雕,承現眼前,達邦找到一條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方式。
中國遊客來台觀光,掀起台灣新一波旅遊熱,各地紛紛開發建設,希望力拼觀光經濟,但是達邦有著自己的想法。走出自我風格,保留傳統意象,成為達邦面對旅遊浪潮的不變態度。當過多的建物,高度的開發,在許多自然山林中出現,或許應該思考達邦部落的智慧。在高度開發,快速發展之下,各地旅遊相同化的趨勢下,唯有堅守傳統,打造自我風格,才會是旅遊浪潮中,不會迷失的最後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