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關鍵字
【高山挑夫】雪鄉 雪巴|喜馬拉雅山的子民
同樣的一條山路,有人抱著朝聖的心情,有人想來度假體驗美景,卻有另一批人,走這條路是為了討生活。在這趟行程中,七個挑夫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十四天,他們大部分是山區的雪巴族,年紀從十六歲到三十五歲不等,讓我們一探雪巴的故事。
留給水雉一個家|天然棲地因開發日益減少
台灣的水雉數量一度少到僅剩20多隻,經過環保團體的積極復育,族群數量上升,專為水雉打造的復育區也面臨轉型的契機。究竟園區經營的背後有多少苦楚?當菱角產業沒落,僅有一個13公頃大的人工溼地,能否為水雉的未來燃起生機?我們看見有一群人還在努力,希望能為水雉和牠的鄰居們多爭取一些棲息地。
農發條例發了誰?
每次從台北往南部走,回到中南部的鄉村,總會看到許多的稻田,尤其到了收成的季節,滿滿的稻穗,隨著風擺動,真的可以感受到土地的生命力,不過,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農村風景,已經開始改變了,要談農村的改變,就必須來看一下我們的農地政策,原本農地就應該做農業使用,不過早在13年前,就是1995年,政府第一次提出了農地釋出方案,許多農地變更作為工業使用,或者成為住宅用地,到了2000年,政府又開放農地可以自由買賣,可以興建農舍,去年12月,有立法委員提案,要修改農業發展條例,放寬興建農舍的土地限制,許多人擔心,農地會不會,被大規模開發成為建地,這點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當農地開發的大門一開,會產生什麼樣的利跟弊呢?到底農業發展條例,是發了誰?
犬瘟熱大追擊|野生動物離奇死亡追蹤
如果是人或是家中的寵物生病了,人們都會非常的重視,但是在自然原野中的生活的野生動物,生病卻沒有人關心,台灣很少有獸醫鑽研野生動物的疾病,阿志則是其中之一,他就像一位動物偵探,從野生動物的一舉一動中,意外察覺了各種疾病,不論是台灣首例鼬獾感染犬瘟熱的案例,還是首次發現紅毛猩猩感染漢他病毒的案例,小小的線索,他卻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河流巡禮|廢水汙染、水泥化、生態去哪了
我們的島走遍全台,用鏡頭紀錄下許多河流的悲喜與哀愁,從尋找河川的源頭,水庫集水區的保育,到進入人類生存的環境,不斷有各種污水流進河川,然而,水中生態因水質惡化、水利工程而奄奄一息。從全台河川的處境,和各界如何努力搶救河流的過程,讓我們重新反省該如何看待一條河流。
做個綠色旅人|旅行也能做環保
歐美國家早已有環保旅館的觀念,國內的環保旅館和民宿才剛要起步,當法令尚未制定完善,我們是不是可以先成為綠色的旅人,讓自己每次的移動,不會成為地球喘不過氣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