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野生動物」關鍵字
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以及困境|ft.「1029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總召李宗宸、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這週日(10/29)在立法院有一場很不一樣的遊行,這是為「野生動物而走」,一群關心野生動物的朋友走上街頭,呼籲政府必須正視野生動物與遊蕩動物的衝突,以免情況持續惡化。
【島在現場】為野生動物而走|2023.10.29
高喊「野生動物正告急!犬貓有家不遊蕩!」、「野小孩快樂比鄰,毛小孩享福家庭!」口號,今日(10/29)下午,大約四千位生態團體成員、以及民眾來到立法院周邊,參與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並表達三大訴求: 一、落實源頭管理,杜絕犬貓過度繁殖、遊蕩在外。 二、以具科學客觀性的檢核方式,設定遊蕩犬貓減量期程。 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公部門環境教育,應強化保育與動物福利觀念。 發起本次活動的「...
遊蕩犬衝擊生態環境、動保野保對話尋解方|ft.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顏士清、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專案管理 張毅豪|我們的島podcast
台灣遊蕩犬已經逼近16萬隻。包括石虎、穿山甲、山羌、草鴞、獼猴等野生動物,遭遊蕩犬攻擊傷亡的案例層出不窮。高雄壽山山羌族群更減少90%,幾近區域性滅絕。如何有效降低遊蕩犬貓數量,應否大規模捕捉與移置,近期野保與動保人士有激烈的討論。
從東非狒狒之死看野生動物圈養問題
這兩天,社會輿論為了東非狒狒的無端殞命,沸騰不已,從一開始發現外來狒狒逛大街,到後續圍捕、追緝,被塑造成彷如趣聞般,到最後,獵槍的致命一擊以及官員刻意擺拍、鞠躬送行,引發社會激憤,要求徹查,但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的關注?狒狒之死能不能對被圈養的野生動物處境,有更多的了解與幫助呢?
救命的生態廊道|路殺、阻斷上溯的補償方案
寬廣的馬路,急駛的車輛,對於穿越馬路的動物,越不過就是死亡。高聳的堤壩,酷熱的氣候,對於上溯、降海的生物,到不了就是滅絕。當人類建物成為陷阱,規劃設計各種生態廊道,彌補人類造成的錯誤。
【微塑膠進山林|保育類動物也飽受微塑膠威脅】
微塑膠無所不在,尤其在海洋動物身上,經常聽到微塑膠入侵的消息,但近期綠色和平和研究團隊合作在台灣陸域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及檢測,以六種台灣保育類動物及棲地水域為目標,發現有極高的比例檢出微塑膠。 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針對這項警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除了嚴格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賣瓶裝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也會減少垃圾子車,推廣垃圾不落地政策,減少野生動物攝食到塑膠的機會。...
台灣獼猴可以養嗎?|台灣獼猴降級後的私養亂象
2019年,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動物降級之後,動保團體接獲檢舉私養獼猴的案件數,逐年增加,這些獼猴從哪裡來,到底可不可以飼養,牠們又怎麼會出現在民眾的生活中呢?
非特寵 怎麼寵~只有犬貓叫特寵|非狗貓的寵物怎麼管理?
2022年3月18號,有個很特別的頒獎典禮,動物保護立法運動聯盟頒獎給七位各黨派關心動物保護的立委,每位得獎立委身上都站著一隻鸚鵡,每隻鸚鵡都有故事。 「這隻是非洲灰鸚鵡,牠的年齡可以到50歲,但是牠們從兩歲開始,就不斷地被繁殖戶用藥物刺激生蛋,我們救了好多鸚鵡,都是過度生產、脫肛,非常可憐。」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秘書長吳峮毅說。 台灣鳥類救援協會希望,動保法對於犬貓之外的特殊寵物繁殖,...
獸害變奏曲|人與獸能否相安?
山區獸害問題不斷,為了防止動物侵害,人類進行防範。但是不當設置陷阱,時常發生誤捕事件,引發社會關心。於是在失去管控的問題下,山區響起獸害防治的變奏曲。
當動物變成寵物(上)|被排除在動保法管理範圍的「新興寵物」
頂著犄角、卷尾纏樹、特殊對握的腳趾、獨立轉動的眼球,這是貌似遠古白堊紀時期,三觭龍外表的傑克森變色龍。牠從非洲熱帶雨林,被賣到台灣高雄這座城市,住在玻璃缸裡,和其他爬蟲動物待價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