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關鍵字

731號埤塘的綠精靈

2012-05-21

早期在台灣西部的水田、草澤、埤塘裡,經常可以看到個體嬌小的台北赤蛙,流線型的身材,叫聲跟一般蛙類很不同,繁殖期接近春夏交際、春雷大作的時候,因此又有雷公蛙的稱號。工商社會來臨後,埤塘一一被填平,蓋起水泥建築、高樓大廈,這夜裡小精靈的棲身場所,越來越少。桃園縣楊梅市的731號埤塘,僅存少數的小小家園,同樣出現許多地難關在等待牠們…

猴平相處

2012-01-09

最近台灣,傳出不少猴子大鬧學校、造成人猴衝突的新聞。在我們鄰近的香港,也有同樣的問題。為了解決人猴衝突,香港政府祭出了一連串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衝突所帶來的困擾。這些措施,能不能在台灣適用,會不會也帶來其他的副作用?

猴不教 誰之過|餵食獼猴加劇人猴衝突

2012-01-09

來到高雄市柴山,很多熱心民眾都會提醒你,要小心猴子搶東西,柴山獼猴的負面形象,似乎已經深植人心,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試圖找出人猴關係變遷的脈絡,尋求解決方案。2011年12月6日,柴山正式升格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正好讓許多人重新思索柴山的獼猴問題,重新找回人與猴之間的那條界線。

禁用獸鋏起步走

2011-05-02

一則又一則無辜動物被獸鋏傷害的報導,三不五時出現在新聞中,多年來環保團體呼籲禁用獸鋏的聲浪,不曾停止。2011年3月,農委會主委指示全面禁用獸鋏,動保法與野保法的修法程序剛要起步,存在已久的獸鋏問題,還要拖多久?

蝙蝠記事

2008-11-10

晝伏夜出的蝙蝠住在哪裡?天然的洞穴或下水道入口是洞穴型蝙蝠─摺翅蝠的最愛。蒲葵樹下垂的樹葉裡,是樹棲型蝙蝠─高頭蝠的地盤。傳統三合院老房子的屋瓦縫隙間,是建築物型蝙蝠─東亞家蝠的家。受到西方電影、卡通中形塑吸血蝙蝠的刻板印象,許多人對蝙蝠都抱著負面觀感,其實在中國文化裡,蝙蝠是吉祥物,以昆蟲為主食的蝙蝠,更是我們的重要夥伴,且讓我們細說從頭,重新認識這群可愛的夜行使者。

穿山甲要回家

2008-11-10

穿山甲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躲在洞裡,受到驚嚇不會反擊,只會捲縮成一團,用堅硬的鱗片保護柔軟的腹部。對魯凱族的老人家來說,獵捕這種動物,絕對不是件榮譽的事。

犬瘟熱大追擊|野生動物離奇死亡追蹤

2008-04-07

如果是人或是家中的寵物生病了,人們都會非常的重視,但是在自然原野中的生活的野生動物,生病卻沒有人關心,台灣很少有獸醫鑽研野生動物的疾病,阿志則是其中之一,他就像一位動物偵探,從野生動物的一舉一動中,意外察覺了各種疾病,不論是台灣首例鼬獾感染犬瘟熱的案例,還是首次發現紅毛猩猩感染漢他病毒的案例,小小的線索,他卻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松鼠危機|城市公園生態亮紅燈

2007-11-30

毛茸茸的大尾巴、紅通通的肚子、敏捷矯健的跳躍身手,這是城市裡常能見到的小個子鄰居,赤腹松鼠。外型討喜,吃東西的模樣可愛逗趣,不只擁有小朋友粉絲,連大人也為之著迷,忘了牠其實是「野生動物」。人們與都會松鼠的關係,已經亮起紅燈。

【黑熊救援】遠離森林|拘禁在鐵籠的森林霸主-台灣黑熊

2005-09-12

屏科大野生動物救援隊,前往收容民眾棄養的動物,早已不是新鮮事,只是這一次的對象相當特別,竟是兩隻未成年的黑熊,而且極有可能是台灣黑熊,在民國83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公佈之後,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就禁止獵捕販賣,怎麼還會有未成年的個體出現呢?這又將帶來什麼樣的訊息….

地球浩劫

2005-06-13

去年11月,俄國批准京都議定書之後,便有打算製作京都議定書相關專題,今年二月十六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環保團體一再的突顯這個問題,也引起媒體的追逐報導,而政府決定在六月二十、二十一日,舉辦全國能源會議,因應京都提出相關對策,於是「我們的島」規劃兩集的京都議定書特輯,從最基本的了解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對生態系統的衝擊,並如何影響到人類,再針對產業、能源、住商與運輸做深入的報導。

香港.米埔

2005-05-30

人與鳥共生共榮的家園,該如何營造?濕地的價值,又取決於什麼? 當二十年前,台灣對於海岸濕地的利用,還停留在填海造陸的開發時期,同樣是寸金寸土的香港,卻已經將一大片的海岸濕地以及私人漁塭,劃為自然保護區,如今這裡是世界上著名的賞鳥樂園,這一座水鳥天堂就是香港的米埔濕地。

雨林絶響|誰讓長臂猿不再歌唱

2005-04-18

長臂猿是熱帶雨林的歌者,牠們的聲音悠遠而嘹亮,當開發的巨爪伸向原始叢林,盜獵者的槍聲劃破了雨林的寧靜,長臂猿的歌聲漸漸成為絕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