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熱門事件

何處是魚家|如何杜絕商業採捕壓力?

2021-06-21

台灣大大小小的溪流,孕育了豐富的淡水魚生態,在原生魚類中,有將近五分之一是特有種,但部分色彩鮮豔或稀有的種類,卻因為觀賞價值而遭受商業採集壓力,有哪些方法可以保護牠們呢?  

護鳥行動|找出尊重生態的拍鳥秩序

2021-06-21

賞鳥、拍鳥,是親近生態的活動,但是長期以來,部分人士誘拍、圍拍的亂象,引發保育問題。民間組織與政府合力,透過增建設施,強力執法,展開護鳥行動。  

【淡水原生魚種】逆流而上|圓吻鯝魚的生存機制

2021-06-21

新冠疫情,打破了人類世界的運轉,許多活動被迫暫停,但是大自然的律動依舊如常,在宜蘭的龍潭湖,一種魚正在群聚,準備逆流而上,迎向牠們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時刻.

對地球以愛木|木構高樓風潮興起

2021-06-14

台灣建築界正悄悄颳起一陣愛木風。年輕一輩的建築師,開始推廣木構建築。這種建築變革,對環境有好處嗎?

你家房子生病了嗎 ?|看不見的室內污染

2021-06-12

影印機印兩張紙,就會有臭氧散逸;煎一顆荷包蛋,廚房的PM2.5、PM10都往上飆;如果剛好搬新家,可能還有甲醛、有機揮發性氣體TVOC需要注意;一般住家用分離式冷氣,開了冷氣卻緊閉門窗,二氧化碳濃度不斷提高…於是出現了一個名詞叫做「病態建築」。  

水庫回春?|再多裝一點水

2021-06-07

旱象嚴峻,重要水庫的蓄水量越來越少。 去年(2020)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獸害變奏曲|人與獸能否相安?

2021-06-07

山區獸害問題不斷,為了防止動物侵害,人類進行防範。但是不當設置陷阱,時常發生誤捕事件,引發社會關心。於是在失去管控的問題下,山區響起獸害防治的變奏曲。

「旱嚴」!台灣白魚找水喝│人類和魚蝦患難與共

2021-05-31

台灣中南部,碰上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新竹頭前溪、台中大安溪、大甲溪,到雲林濁水溪等河川,陸續有河段發生斷流情形。 台語有句俗話「先顧腹肚,才顧佛祖。」當缺水非常嚴重時,似乎難以將河川生態保育,放在第一位、民生用水放在第二位。但如果真有一天,水被取用到一滴不剩時,該怎麼搶救魚種呢?

埤塘水 怎麼用?│能否成為乾旱時的救命水

2021-05-30

2020年11月開始,台灣西部拉起缺水警報。原本期待五月能像往常一樣降下甘霖,沒想到梅雨姍姍來遲。眼看梅雨季雨量不樂觀,桃園從5月21日起,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新竹地區也可能從6月1日起,進入供五停二的紅燈。

當停電警報響起│是人為疏失還是電力吃緊釀禍?

2021-05-25

2021年5月13日和17日,全台發生分區輪流停電,停電的原因是什麼?電真的不夠嗎?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不斷上升的用電量,如何應對種種變局?  

疫情下的生活|我的房子有好好呼吸嗎?

2021-05-23

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發生以後,台灣,尤其雙北,進入「民眾自動封城」狀態,馬路上空蕩蕩,人們會花更多時間待在屋子裡,這是一段沉靜的時光,剛好可以更親近地感覺一下,不管是住家還是辦公空間,我們生活其中的建築,是庇護了人的生活,還是打擾了人的呼吸。  

 迎戰變疫|新冠肺炎拉警報

2021-05-23

島民們攜手對抗新冠肺炎,走過一輪春夏秋冬,但在迎接第二回合的夏季前,病毒終究在島上,爆發開來。平日人聲鼎沸的台北艋舺龍山寺,幾乎不見人影;假日熙來人往的西門町,陷入一片死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