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熱門事件

變色的光環(上)

2001-05-28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二十年,是台灣高科技產業IC製造重鎮,也是國家經濟的命脈。但是年產值近一兆元台幣的新竹科學園區,卻沒有相對應的環保工業。特別是針對流經新竹縣市的客雅溪所造成的污染,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本集將披露由於園區工廠生產製程的多樣化,及有害化學物質的經常性使用,使得新竹科學園區在保護環境資源,及對污水的污染管制方面,有其侷踀與困難。然而從物原料的使用上,來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卻是目前唯一且最經濟的解決方法。

海洋生態系

2001-05-28

在太陽系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地表有海洋的行星,海洋不僅穩定了地表的溫度,更孕育地球上的生命,近年來令許多國家頭痛不已的聖嬰現象,更是源自於海洋中的洋流與大氣之間的交互作用,所以想要探索地球的環境、地球的生命,必須從海洋生態的認知開始。

再見‧藻礁

2001-05-28

桃園觀音有片綿延四公里長的藻礁地形,從空中鳥瞰是如此壯闊,長年污染斷絕了藻礁的生命力,而觀塘工業區的設置,更將摧毀藻礁僅存的遺體,台灣的藻礁很可能在我們還來不及認識它的時候就消失。

理想國|錫安上的有機社區

2001-05-21

多年前一群錫安教會的信徒立志尋找一片淨土,建立心中理想國,於是來到錫安山。為了達到回歸自然、無毒經營的夢想,他們堅持有機生產及生活方式。一開始雖然不被社會多數認同,甚至曾遭受多年政治迫害,一路堅持下來,如今儼然成為目前在台灣,唯一以社區為單位而成功的有機經營。他們的例子似乎傳達出,雖然有機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夢想,而真正能夠跨入理想國,不是教徒,就是傻子。因為理想國的鑰匙,是用一種接近信仰的情操打造而成。

阿南達樂土

2001-05-21

「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兩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經》裡所嚮往的理想社會,2001年的今天,依然有一群執著著理想的人,遠離城市的軌道,只為打造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這是你喝的水嗎|事業廢棄物汙染水源地

2001-05-21

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有個楊桃生產專業區, 但是自從一家園藝公司悄悄地在枕頭山開始營運之後, 村民的用水安全就遭受到極大的威脅。根據村民指證, 自民國89年1月開始, 每天約有三車次的卡車至園藝公司的所在地傾倒事業廢棄物, 枯死的野生植物與發黑的水埤, 都讓村民憂心不已…

撤退:野放台灣獼猴

2001-05-14

1998年5月,澎湖四角嶼第一次野放獼猴。臺灣獼猴「風櫃一號」率先登陸澎湖的無人島─四角嶼,隨後20幾隻獼猴也陸續登島。當初澎湖縣政府之所以全力支持島嶼野放計畫,是希望藉此進一步帶動澎湖的觀光事業。就這樣漸行漸遠的「風櫃一號」,背負著保育與觀光的雙重期待,踏上陌生的島嶼,人們開始幻想著猴島新樂園的觀光盛況。 這樣的計畫還是遭到許多質疑,尤其是距離四角嶼最近的風櫃里,...

燒不盡的恐懼|彰化居民反對焚化爐

2001-05-14

焚化爐真的安全嗎?火焰灰燼之後,是否產生戴奧辛?鹿港人為了焚化爐建設扶老攜幼,走上街頭抗爭,福寶鄉的酪農們,也擔心中部最重要酪農區將受到戴奧辛的波及。

烽火燎原|各地反焚化爐的聲音四起

2001-05-07

1980年代起,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為了解決各地垃圾掩埋場飽和的問題,1992年,第一座大型垃圾焚化爐在內湖設立,從此台灣的垃圾從掩埋場時代進入焚化爐時代。

夢迴內溝溪

2001-05-07

台北市內溝里,全台北市唯一保有天然原貌的山里,雖曾遭受人類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但在礦業和農業都蕭條後,生物漸漸回到這裡。現在內溝卻面臨重大危機,台北市議會選定內溝山區為第三掩埋場址,可能將好不容易回歸的自然面貌夷為平地,下游的水污染及水土保持問題都令人擔憂。

變色黃墘溪

2001-05-07

中福村中興段的農田,一百多年來是桃園縣蘆竹鄉最好的水稻田,但是1976年左右,中壢工業區的工業污水陸續排放到黃墘溪以後,只要附近的農民引用黃墘溪水灌溉,農田就會遭受污染,目前這片農田快要成為桃園地力最差的地方。 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的調查,中福地區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地大概有八十幾公頃,2001年3月6日,臺灣大學教授胡弘道在這裡種植桉樹樹苗,進行土壤復育試驗,他分析此區鎘污染量已經超過痛痛病的標準,...

廚餘變黑金|廚餘回收當堆肥

2001-04-30

近幾年來,廚餘回收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民間自主的風氣。從北到南,從都市到農村,大家彷彿如夢初醒般,發現廚餘回收的好處,到處都有人在嘗試、摸索,企圖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這潮流一步步從個人、民間社團,推展到地方政府。也因為這風氣是來自民間自主的嘗試,所以各自摸索出不同的方法,形成眾聲喧嘩的景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