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台灣」相關文章
【環境映像影展】身在蝠中|在漆黑洞穴對蝙蝠一見鍾情
生態研究是一條漫漫長路,要選擇什麼生物作為研究對象是一門學問。在蝙蝠研究員的眼裡,蝙蝠用人類所聽不見的聲響賣力生存著,同時也是環境生態中的重要幫手,牠們非但一點都不可怕,還相當可愛。
【環境映像影展】農情:用鏡頭紀錄阿公阿媽的農村生活
農業時代的阿公,他年輕時無法選擇職業,只能跟著他的父親務農,最後繼承了父親的務農之路;片中描述了阿公在面對許多農業災害時,仍然沒有放棄耕作,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些讓人苦惱的問題。 阿公在務農上有著一個很好的幫手,就是阿嬤!兩人在工作上彼此合作無間,在生活上,阿公總是陪伴著阿嬤去做她想做的事,連阿嬤去當義工時,兩人也總是形影不離。阿公阿嬤對家人,總是想把他們最好的愛給予他們,自己種沒灑農藥的菜、...
【島在現場】驚!棘冠海星大爆發|東沙環礁珊瑚礁生態有危機|2024.07.09
棘冠海星又稱魔鬼海星,外觀有許多的棘刺,刺表皮有毒腺細胞,會分泌劇毒,潛水時若不小心碰到輕則腫痛,嚴重的話可能會休克。大量爆發的時候,就如同是蝗蟲過境,棘冠海星號稱珊瑚殺手,會以珊瑚為食,造成珊瑚生態系的大危機。
【環境映像影展】半徑2.5公里|讓蜂農告訴你蜜蜂幫助我們做了哪些事?
蜜蜂在生態中擔任著生產、運輸及服務的重要角色,活動範圍約在半徑2.5公里內,牠們的日常,也間接幫助人們解決糧食問題及改善周遭的生態。本片藉由蜂農的生活,讓觀眾去反思是不是可以在生活中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城市的熱與解:當城市持續發燒 大小冰塊來降溫
最近是否一踏出家門,就感受到熱氣襲來?到了晚上下班,如果沒有下過雨,路面蒸騰的悶熱也讓人難以消受。 大片水泥鋪面白天吸收日曬,晚上散發熱能 城市裡處處可見的人工鋪面是蓄熱的主要來源之一,白天吸熱、晚上放熱,而許多狹小的巷弄、不通風的區域,也會蓄積陽光的熱能,所以太陽下山後我們依然感到很熱。人為開發的擴張也使得自然綠地逐漸變少,建築物增多,加上空調系統和鍋爐設備的排熱,都是城市升溫的關鍵因素...
【環境映像影展】鯨之聲|開發與保育的故事
數百支離岸風機正在台灣西海岸大肆興建,緊鄰不到50隻的中華白海豚將長期受到噪音干擾,長年投入鯨豚病理與聲音研究的獸醫楊瑋誠,試圖揭開這些看不見真相,開發與保育的故事,正在同步進行....
美濃的土會黏人 從反水庫運動到社區永續之路|ft.美濃愛鄉協進會 總幹事 邱靜慧|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1990年行政院預定要在高雄美濃興建水庫,引發當地鄉親強烈反抗,最後改變了政府的既定政策,讓美濃這30多年來在農業、生態、環境與社區產生很大改變。
進入青草世界:一同來認識日常生活裡的民俗植物們!|ft.祖傳青草達人 翁義成|我們的島Podcast
想到青草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會喝青草茶?你了解青草嗎?青草文化有什麼重要性?為何需要復振呢?
從神話之鳥到黑面琵鷺,梁皆得無怨無悔拍攝守護鳥類生態40年,《跨越海洋的飛翔》四部曲|ft.生態紀錄片導演 梁皆得|我們的島Podcast
梁皆得是臺灣非常知名而重要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原本從事木工、製作八仙桌的他,為何會一股腦地投入鳥類拍攝工作?他的生命轉折與價值是什麼?在這一路過程中,又遇到什麼挫折困難呢?
新竹人喝的水出了什麼問題?「喝好水」公投通過後,問題解決了嗎?|ft.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 彭桂枝|我們的島Podcast
流經新竹的頭前溪,供應著新竹縣每日約九成的自來水使用,然而,新竹人卻因為溪流兩側的垃圾掩埋場、水泥業、半導體工廠,或甚至是上游支流鹿寮坑溪旁的五華工業區造成的污染,而長期面臨喝水的水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