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台南市」相關文章
肥水落田|豬牛糞尿回灌農田再利用
各式各樣的畜產品,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畜產品的生產現場,牧場動物每天的大小便,散發異味,卻讓人退避三舍。豬牛糞尿,如何轉化為資源,重新回歸農田?畜牧產業能不能擺脫污染環境的形象,走向循環農業的下一哩路?
共享未來|環保餐具租用服務
餐飲業者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往往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盛裝食物,許多大型戶外活動,也因此到處可見免洗餐具的蹤跡。高雄大港開唱音樂祭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十一個年頭,垃圾量也隨大批觀眾逐年增加… 攜帶小巧的環保筷外出並不難,但若要隨身攜帶餐盒,就沒那麼普及;參與民眾想做環保,其實還有更方便的選擇。音樂祭主辦單位近年來主動和環保餐具租賃業者聯絡,並全額支付租金,希望透過免費服務,提升樂迷朋友的環保意識...
綠能的結與解-漁電如何共生?
天色未亮,台南七股的魚塭旁,採收文蛤的工班,已經開始工作。西南沿海廣大的水產養殖區,豐富了消費者的餐桌,養育著海口地區的居民。近年來,也成為政府發展光電的重點區域。當綠能遇上傳統養殖漁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穿梭島嶼二十年 河流篇】重生 二仁溪
相較於淡水河,二仁溪的命運更是坎坷… 在蘇水龍記憶中,兒時的二仁溪,是條充滿生命力的河流。60年代高雄港拆船業發達,有商人將美國的電子廢棄物也運過來,找台南灣裡的業者處理,開啟二仁溪的廢五金年代。 當時台南灣裡與附近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投入廢五金產業,回收其中的黃金白銀,蘇水龍也曾參與其中。很長一段時間,二仁溪兩岸瀰漫著酸臭煙霧,業者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燃燒電纜線,酸洗廢水直接排放到河裡。...
台糖農地蓋影城|台南後壁農地開發爭議
台糖農地成為許多影城的開發基地,台南沙崙、烏樹林農場,都推動影城計畫,但是基地面積超過一百公頃,讓人擔心破壞農地,還有對農村帶來的衝擊… 導演魏德聖開拍新片(豐盛之城),計畫選址打造熱蘭遮城、漢人聚落、平埔部落,以及開挖台江內海,透過重建歷史場景,呈現荷蘭到明鄭時代的台灣歷史。 台南市政府與魏德聖合作,未來將全數保留重建的歷史場景,轉做文化體驗園區,並以BOT方式招商委託經營,...
大震之後|受損建物的修復難題
花蓮大震距今已經五個月,走在市區,當時倒塌的幾棟大樓--雲門翠堤、吾居吾宿、白金雙星,早已整平成為停車場,看不出一點震災痕跡。但是周遭部分房舍卻呈現些微的下陷、傾斜,居民有的撤離,有的繼續居住,地震的後遺症,至今仍沒有完全平復。
自主發電在我家│太陽光電自發自用
彰化二林的農田裡,有座不起眼的麵包工廠,這裡出爐的各種麵包,原料都來自台灣自產的小麥。做為本土小麥食品的生產基地,隨著產量增加,用電量也持續上升。烘焙麵包很耗電,麵包廠總監施明煌心想,既然原料都來自本土,那麼能源能不能也自己生產?
元宵節的環保行動|用環保天燈、環保鞭炮慶祝減少汙染
每年元宵,北天燈、南蜂炮,各地燈會,吸引大量遊客。活動背後卻是大量的資源消耗和污染製造,讓元宵失去環保精神。有一群人透過藝術創作、天燈製作、鞭炮改良等方式,展開元宵節的環保行動…
鐵路地下化風暴-南鐵反迫遷
高聲抗議,遭到抬出大門,衝突場景,六年來,已經是台南反鐵道東移自救會時常面對的狀況。鐵道地下化案,原本各方期待,卻因為東移徵收,讓部分鐵道沿線居民,展開漫長抗爭…
農電共生系列--走在漁電共生之前
清晨四、五點,天還沒亮,漁民摸黑工作,提供我們新鮮的水產。政府全力發展綠能,要在2025年裝置20GW的太陽光電,養殖業也是目標之一,而太陽光電和養殖要如何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