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不得的光|人類與動物需要怎樣的健康光環境?

採訪/撰稿 呂培苓
攝影/剪輯 顏子惟

有太陽暖暖的天氣,高雄美麗島捷運站的入口,四隻玻璃大蝸牛亮光閃閃。漂亮嗎?在蝸牛入口處開涼飲店的李太太,可不這麼想。

「我去戴帽子,讓它斜斜的」「真的很難工作吧?」「對,眼睛不能開啦!」李太太正忙著打果汁,鄰居經過看見記者「光害那個喔?每次採訪都沒改進,沒效啦。」 「你是鄰居嗎?你那邊有影響嗎?」「每間都有影響。」

十二月的冬天,上午九點半,坐在騎樓和李太太聊天,眼睛已經對玻璃蝸牛的反射光,感到有點吃不消。美麗島捷運站四個出口,四隻大蝸牛,春夏秋冬,上午下午,隨著太陽位移,反光點也不同。李太太說,夏天不只是亮光刺眼,玻璃蝸牛的出口,還對著她的店面送來一波波熱氣。怎麼辦呢?李太太說「難道要叫它拆掉嗎?不可能的啦!」

台灣二十幾年來,很多大樓與公共建設都喜歡玻璃、金屬營造的時尚感。但是對於亞熱帶的台灣是否適用,真是一個大問號!

因為玻璃、金屬反光造成的糾紛層出不窮,像是台北大巨蛋對光復國小教室造成的困擾,家長群聚議會要求改善,營造大巨蛋的遠雄建設,正測試在屋頂塗漆減少反光,少說要花上千萬元。

九年前位在新店的hTC大樓,也因為玻璃反光,影響到隔壁的「日安台北社區」,住戶金中玉議員表示「那時候一戶是賠五萬塊,就是說你去買樹、買花花草草種起來遮光。照理來講,我們憑什麼遮光,我們本來就應該有很好的視野啊?對不對?」

從2020年元旦開始,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物外牆、窗戶與屋頂所設的玻璃對戶外之可見光反射率,將從不得大於0.25,降低到不得大於0.2。不過成功大學建築系講座教授林憲德表示「新加坡是規定,可見光反射率是0.1以下。我覺得我們還可以繼續努力做這件事情。」

城市裡的光害不只是建築玻璃的反射,越來越多的LED大螢幕、光亮亮的廣告招牌,也是問題。2019年10月底,環保署推出《光污染管理指引》,建議住宅區、住商混合區的輝度值是650燭光。這是讓人舒適的亮度。而台北市早在2012年就想制定光害自治條例,但是連續兩屆議會都無法三讀通過。

台北市環保局簡任技正黃莉琳表示,「那時候我們的輝度是訂在250到300每平方公尺燭光。但是廠商當然有其他考量,之前有調查過意見,都希望達到1000以上,所以還要討論。」

在台北市商業區測量,LED大螢幕播放的廣告,很容易出現瞬間超過二、三千輝度的閃爍亮光。民眾在覺得熱鬧有FU之餘,是不是同時也感覺到眼睛吃不消呢?

玻璃的反光、LED廣告的光,還有我們每天離不了的電腦、手機,中國醫藥學院新竹分院眼科部主任陳瑩山表示「現在病人一進來,什麼都有可能。四十幾歲的假性近視也看到了,二十歲的老花也看到了,十幾歲的白內障也看到了。」

人們照射許多光,刺激血清素的上升,抑制了助眠的褪黑激素。陽明大學發展出調節波長來幫助睡眠的LED燈。工研院的晝夜節律燈,降低LED裡的藍光波長,夜間使用不致因為藍光不斷地刺激,而影響稍後的睡眠。陽明大學對15位失智老人的照光實驗也證明,光照對褪黑激素的影響,的確會牽動老人家的睡眠品質與情緒穩定。

在城市生活的人們,究竟需要什麼樣健康的光照呢?台北榮星花園裝設了對螢火蟲友善的琥珀色燈光。荷蘭和英國的小鎮,也裝設對蝙蝠友善的近紅色燈光。

那麼,人類呢?

集數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