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旋轉葉片下的人與鳥|彰化海岸的風機難題

採訪 / 撰稿 林書帆
攝影 / 剪輯 陳慶鍾

刺骨的強風,吹拂在冬季的彰化海岸,即便天氣嚴寒,漁民還是趁著退潮下海採蚵,也有人正努力挖掘俗稱赤嘴的環文蛤。仰賴這片泥灘地的,不只是人,還有一群飛越數千公里來到台灣度冬的候鳥。

彰化沿海濕地是黑腹濱鷸(左)、翻石鷸(中)、東方環頸鴴(右)等候鳥的覓食地與棲息地。

黑腹濱鷸忙著搜尋泥地中的底棲生物;嘴巴比較短的翻石鷸,則是翻開石頭找獵物;一隻貪心的東方環頸鴴,抓了隻自己吞不下去的螃蟹。根據彰化縣野鳥學會十多年來的調查,彰化沿海濕地總共記錄到一百六十多種鳥,其中有著長長嘴喙、眼神溫柔的大杓鷸,是鳥類學家蔡嘉陽長期觀察的對象。

大杓鷸在台灣 因開發一路南遷度冬 芳苑沿海成僅存棲息地

大杓鷸的繁殖地位於中國、蒙古、俄羅斯的草原,每年十月到隔年三月左右在台灣度冬,牠們原本聚集在北彰化大肚溪出海口濕地,後來隨著彰濱工業區填海造陸、西濱快速道路開發一路南遷,彰化芳苑沿海的泥灘地、沙洲與魚塭,成為牠們僅存的棲息地。

芳苑泥灘地北邊的永興養殖區,是大杓鷸等水鳥的重要棲息地。

鳥兒和人一樣,隨著潮水起落作息。當潮水上漲,芳苑泥灘地北邊的永興養殖區,就成為大杓鷸等水鳥重要的棲息地。但2022年底,近十年來規模第二大的陸域風電開發案,即將進駐永興養殖區。

永興養殖區周邊擬設置27座風機 環團:這邊鳥真的非常多

台灣汽電共生公司與力寶龍關係企業、台灣風電合作,提出「芳苑地區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預計設置27座風機,其中24座位於永興養殖區,3座位於鄰近內陸地區,每年總發電量2億6千萬至3億7百萬度。

2022年12月5日,此案在環保署舉行第一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彰化縣政府、林務局與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等,皆對此案可能衝擊鳥類生態提出疑慮。

近十年來規模第二大的陸域風電開發案,預計在永興養殖區設置24座風機,風機預計跟漢寶養殖區一樣,直接矗立在魚塭角落。

業者表示,他們會在候鳥度冬期降低施工強度及頻率;將部分風機葉片上色增加鳥類辨識度,降低撞擊風險;而且預設風機淨間距大於350公尺,這樣的距離已經是台灣現有陸域風場最高。不過彰化環盟主任吳慧君指出:「業者提出的環境影響說明書中,他們委託的生態顧問公司就建議,風機間距至少要500公尺,因為這邊鳥真的非常多。」

漁電共生環社檢核機制下的高生態敏感區 無法規範風電設置

為了避免綠能選址與生態的衝突,能源局2021年起推動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事先篩選出具高生態價值的魚塭,引導業者避開生態熱區。永興養殖區全區都被劃為高生態敏感區,僅開放北側20%的面積受理光電開發申請,但環社檢核只適用漁電共生型光電,未規範風電。業者預定設置的24座風機,加上最南邊台電已設置的4座風機,未來將占滿整個養殖區。

永興養殖區全區都被劃為高生態敏感區,僅開放北側20%的面積受理光電開發申請,但未來風電開發後,風機卻將占滿整個養殖區。資料來源:能源局 環保署專案小組初審簡報

彰化鳥會對這個開發案感到非常憂心,因為永興養殖區北邊、同為鳥類重要棲地的漢寶濕地,2019年起設置17座風機後,他們就觀察到風機下方出現鳥屍,疑似是撞擊葉片死亡,總幹事李益鑫還曾目擊一隻黑腹濱鷸被葉片擊中。

永興養殖區北邊、同為鳥類重要棲地的漢寶濕地,自2019年起設置風機後,彰化鳥會就觀察到風機下方出現鳥屍,疑似遭風機擊落死亡。 照片提供/彰化縣野鳥學會

鳥類有迴避風機傾向 學者認為:若消耗多於獲得 牠們會放棄這塊棲地

李益鑫指出,鳥類有迴避風機的傾向,2016到2019年,彰化鳥會在漢寶濕地平均可以記錄到兩萬五千隻次的鳥,2019年底設置風機後,2021年僅調查到一萬五千隻次。李益鑫說明:「受影響最大的是鷸科、鴴科的鳥類,就是原本漲潮後會進到堤防內休憩的鳥,包括大濱鷸、翻石鷸及東方環頸鴴等等。」

彰化鳥會在漢寶濕地進行的鳥類調查,2016到2019年平均都有兩萬五千隻次,2019年年底設置風機後,2021年僅調查到一萬五千隻次。資料來源:彰化鳥會

業者委託的生態顧問公司回應,根據他們的調查,原本會聚集在風機旁魚塭堤岸的鳥類,的確完全消失,但牠們只是往旁邊的棲地移動。而永興養殖區最南邊現有4座台電的風機,間距大約三、四百公尺,大杓鷸還是會從風機之間飛進魚塭棲息。

彰化鳥會總幹事李益鑫觀察,漢寶濕地設置風機後,鳥會改變飛行模式,避開風機集中處。

不過蔡嘉陽指出,這4座風機設置前,大杓鷸就停在原本風機附近的位置,現在漲潮時要進入魚塭休息,必須繞過風機、飛得更遠。李益鑫在漢寶濕地也觀察到,風機設置後,鳥類飛行模式改變:「牠們要嘛就是壓低飛行高度,要嘛就是要繞過一整排風機,候鳥來這邊就是為了覓食補充能量、繼續遷徙,多餘的飛行就是多餘的能量消耗。」蔡嘉陽補充:「如果能量消耗多於獲得,鳥就會放棄這塊棲地。」

風電對養殖業影響仍待釐清 環委認為開發單位應提合理監測計畫

彰化是文蛤重要產地,風機設置對養殖業的影響,也有待釐清。養殖漁民表示,文蛤對噪音、振動非常敏感,當牠們伸出水管濾食時,受到驚嚇會馬上縮回殼內,容易不小心夾到自己的水管,漁民把這種現象稱為「咬舌自盡」。

文蛤對噪音、振動非常敏感,當牠們伸出水管濾食時,受到驚嚇會馬上縮回殼內。

近五、六年,彰化、雲林等主要文蛤產區,都發生文蛤死亡率偏高的現象,究竟是水質或氣候變化導致,目前沒有定論。但漢寶村的漁民指出,過去冬天文蛤死亡的狀況沒有那麼嚴重,懷疑可能是冬天風大,風機帶來的振動和噪音也較大所導致。

文蛤養殖是漢寶的重要產業,近年文蛤死亡率比過去高很多,路邊經常能看到一堆堆棄置的文蛤殼。

業者引用2010年雲林縣四湖鄉設置14座風機後,文蛤產量連續兩年正成長的數據,來佐證風機對文蛤養殖應無顯著影響,但環評委員認為,雲林案場的風機離養殖區有一段距離,這次永興養殖區的風機,是預定要直接設置在魚塭角落,針對風機究竟對當地養殖物種有什麼影響,開發單位應該要提出合理的監測計畫。

延伸閱讀》外傘頂洲的風機難題|綠能選址爭議再起
延伸閱讀》彰化蚵仔出代誌|蚵農疑離岸風機加速惡化養殖環境

面對彰化芳苑風電進駐  環團呼籲生態熱區應劃為不宜開發

專案小組最後決議,芳苑陸域風電計畫須於今年3月底前補正再審,廠商應考慮降低風機密度或數量,以及補充對養殖業的影響評估。李益鑫強調,環評審查往往是用個案去評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鳥類棲地就這樣被逐漸蠶食,應該將漢寶濕地、永興養殖區、濁水溪出海口劃為不宜開發的生態熱區,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三十年來,蔡嘉陽看著大杓鷸從1996年三千隻的高峰,隨著潮間帶陸續開發,一路下滑到今年的五百多隻,他質疑,陸域風電發展已經接近飽和,「真的需要再多這24座風機,去冒對大杓鷸造成無可回復衝擊的風險嗎?」

大杓鷸在台灣的度冬族群,最多曾經達到三千隻,隨著潮間帶陸續開發,今年數量僅剩五百多隻。

當潮水退去,大杓鷸再度起飛,準備回到灘地覓食。這樣的景象,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年終於消失?期望上位政策能有更完善的規劃,別讓能源轉型成為大杓鷸與候鳥生態的黃昏。

延伸閱讀》大風機進庄頭|居民與風機的安全距離
延伸閱讀》風能神話|化風為電的待解難題

集數
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