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伸手所及山是家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屏東縣三地門鄉,有一個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大社。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後,部落族人全數下山住進永久屋,只剩下兩戶人家,留在原居地。這兩個家庭,是由一個奶奶、兩對夫妻和六個孩子共同組成。

在大社部落,大自然是時間的主人。父母親上下班不用打卡、孩子們上下課沒有鐘聲。兩戶人家看似共同照顧91歲的老奶奶,其實奶奶才是老大,哪一天要在哪個農場工作?要做什麼?如何分工?都是她觀察大自然變化後,說了才算數!

山中無甲子 觀自然過生活

拔而熱資和嘎拉露有四個孩子,長女拉麼參,今年17歲,長子山門谷安,15歲,底下還有莪另跟拉璐睿伊。另一個家庭是嘎拉露的姑姑一家人,18歲的地夫拉安,是姑丈武棟家的長子,次子是活潑好動的葛崎。

拉麼參表示,其實大家在山上生活,會覺得大自然有它自己的循環,「它有自己的規則,我們就是順著規則走就好了,不要刻意去改變或是刻意去強迫它改變。」弟弟山門谷安附和姐姐的看法,不過也提出了他的擔憂,他說:「91歲的奶奶說,現在的天氣真的不如以前,以前很規律,什麼季節會下雨、幾月什麼樹會開花,都是很規律的時,會有相對的情況出現,現在卻很難掌握。」

攝影/李慧宜

依循節氣種植 自給自足是基本能力

7月17日,奶奶決定要種花生,這天一早,地夫拉安帶著大孩子到田裡,處理落葉和除蔓,小小孩們只要負責玩就好了!

地夫拉安一走進農場,就馬上到工寮生火。他說:「不管有沒有在農場煮飯,都要生火。因為工寮是用木頭跟竹子搭建的,生火可以驅蚊,又可以保護房子不受潮,同時也是告知祖先『我們來農場了!』」

工作前,奶奶帶領所有人一起禱告。禱告後,無論男女老幼,大家都是彎腰面向土地,把花生種下去。種花生使用的是一種排灣族語叫做Vuka Vuka的工具。地夫拉安說,「它的用途是拿來種芋頭或花生,把長長的鐵鍬插入土裡,然後鬆土挖出縫隙,再把芋頭和花生放進縫隙,這就可以了!」

自給自足是在山上走跳的基本能力,順應大自然生活,是最高指導原則。孩子們一邊種、一邊挖,挖到頁岩或板岩,會堆到田邊形成田埂駁坎。

地夫拉安表示,在大自然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幫忙大自然去管理、保護土地。譬如說把挖到的岩石堆到田邊,也是一種水土保持,山坡地會比較穩固,耕種也才會順利。

其次,他們的耕種不是現代化的慣行農法,而是遵循祖先的傳統方式,既沒有農藥、化肥,更不會有除草劑。拉麼參進一步解釋,其實一年四季都要種植,但是要讓每塊地輪流休息,有耕種的地方,也會有間作,不會全部土地都只種一種作物。像種小米、花生或芋頭的旁邊,也會種些地瓜、南瓜跟紅藜。

在大家種花生的同時,武棟正在另一個田區,針對山豬隨時可能的入侵,進行防禦工事。因為這裡的芋頭長得極好,再不把籬笆做好,芋頭可能不保。看著這片田區,武棟若有所思,他說:「小時候父親還在,每塊耕地都是跟著父親、爺爺一起種,這裡是我返鄉前最後耕作的記憶。」

回到山上才能找到答案

武棟今年44歲,小學畢業後離開部落外出讀書、工作,直到看到大兒子也步上他的後塵,才選擇回部落生活。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武棟感慨良多。「大兒子地夫拉安讀小學第一學期的一個月,狀況就非常多,他會帶同學爬樹、爬牆,老師在聯絡簿留言,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影響學校風氣。後來第二個月,校長甚至打電話給我,說高年級都被地夫拉安帶動了。突然間,我好像看到自己在小學畢業,到市區讀國中的情景,為了所謂的學習,被迫離開原鄉、離開家,於是我跟老婆說,應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只是萬萬沒想到,才回部落兩、三年,就遇上八八風災,而當時的拔而熱資跟嘎拉露也是處境相同。最後,這兩戶人家決定留下來生活,讓孩子們自學也共學。拔而熱資說:「莫拉克颱風後,政府把我們安置在龍泉營區,當時我們被要求要簽三方契約,意思就是以地換地、以屋換屋,一旦簽下去,就不能回山上住了,所以我們兩家就決定一定要回來,至少留一、兩個人在這邊也好,而且當時也有五、六個不想下山的老人,沒人留下來就沒人可以看顧這些老人。」

攝影/李慧宜


現在,大社的這兩戶人家,跳脫體制內的教育型態,實踐排灣族傳統的學習方式,將孩子交還給家庭生活、農場生產、自然生態的部落環境。對他們而言,教育是一連串的過程、而非目的,學習的內涵蘊藏在生活細節,而開關就在孩子手上。

更重要的是,貫穿生活的、連結自然與人的、跨越時空與祖先對話的,是在這裡的全母語生活環境。從老人到家長,從大人到孩子,每句話、每個念頭與思考,都很排灣族。

武棟的芋頭田,有個特殊的母語名,叫tjaulima,意思是「伸手所及的地方」。武棟說,這塊土地以前叫lima,意思是手能伸直的範圍。拉麼參說:「就是說你的手伸過去就到得了的地方,就是你只要在那裡,就代表那塊地是孕育的土地。」

剛種下花生的田區,時常可以挖到兩、三百年前的陶片。工作到中午,隨手摘採的野菜,加上地夫拉安和山門谷安養的土雞,輕鬆就變成一鍋香噴噴的山產料理。傳承不再是教科書上的諄諄教誨,而是部落日常。

攝影/李慧宜


一個老人、兩戶家庭、四個大人、六個小孩,在莫拉克颱風十年後,為大社部落活出新的定義,他們沒有失根、不會失語,自然與人之間緊緊相連。tjaulima,或許也是祖先的祝福,提醒後人,只有在山上,伸手所及的地方就是部落也是家。

集數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