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歷史現場|莫拉克颱風過後

歷史現場|莫拉克颱風過後
2009年8月7日深夜11點多,莫拉克颱風從花蓮登陸台灣,8日下午出海,帶來的驚人雨量在中南部釀成重大災情。其中屏東尾寮山降雨1402毫米,寫下單日最大降雨量紀錄,楠梓仙溪上游因豪雨引發深度崩塌,估計有高達2,500萬立方公尺的土石崩落,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滅村,高雄那瑪夏區民權村多處民宅受損、六龜區陸續傳出土石流,多個山區部落受災慘重。沿海地區的屏東林邊、佳冬等地淹水災情也十分嚴重,超過百座橋梁毀損,全台農損將近兩百億,至少六百多人死亡,後續重建到現在仍在持續。
為何橋不定|超過百座以上橋梁毀壞
人們對橋梁的關注,好像通常從災情開始,從高屏大橋、后豐大橋,到最近一次的雙園大橋,這幾個斷橋事件,都發生了人車墜河的意外,才讓我們開始注意橋梁安全的問題,到底橋梁管理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一再有斷橋事件發生,透過這個報導,希望能喚起你我對橋梁的關心!
【莫拉克颱風】危險的河彎之處|台東知本溪、太麻里溪暴洪釀災
當暴洪沿著河谷奔流而下,自然的巨力,摧毀一切人工設施,帶來重大災情。人們在悲傷之餘,無盡哀怨,但是一切怨恨,無法改變水流運動的自然邏輯,它有一定的規律,預示著將至的危機。
莫拉克‧失根的漂浮生活
莫拉克風災兩年後,政府建造永久屋,解決居住問題,但是現實生活的問題,開始浮現。在山下想念故鄉,在山上生活困難,於是居民的災後處境,像失根的漂浮生活,不知何時能夠安定…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我眼所見即是天地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暴雨切割高聳的山巒、河流吞沒田園和村莊,高雄市甲仙區的小林村,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十年過去如一日,靜靜的群山依舊矗立,河流走回舊河道,回憶裡的家園沒有消失,人們從災難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預知大崩塌
2009年,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發生大規模崩塌,四百多人死亡。大規模崩塌發生的頻率雖然不高,一旦發生,卻會釀成巨大災害。經過十年的調查,全台灣像小林村這樣的地方有多少?政府與學界在這些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做了哪些監測?在災害發生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風災十年路
高屏溪流域的三大支流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就像是南台灣的血脈,八八風災後每一條流域都經歷著驚心動魄的改變。經過十年的洗刷、復育,人能否安居?山河是否安好?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伸手所及山是家
屏東縣三地門鄉,有一個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大社。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後,部落族人全數下山住進永久屋,只剩下兩戶人家,留在原居地。這兩個家庭,是由一個奶奶、兩對夫妻和六個孩子共同組成。 在大社部落,大自然是時間的主人。父母親上下班不用打卡、孩子們上下課沒有鐘聲。兩戶人家看似共同照顧91歲的老奶奶,其實奶奶才是老大,哪一天要在哪個農場工作?要做什麼?如何分工?都是她觀察大自然變化後,說了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