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公頃的開發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台中城市周圍環繞著農地,保留著歷史紋理,然而1400多公頃的重劃開發,不斷吞噬這些土地。有些居民高興土地增值,有些居民卻惋惜生態消失,在兩極化爭議下,台中的未來,該往何處去?

春耕開始,江慶洲在農地上,進行土壤改良,希望改良後的土地,能實現友善耕作心願。他去年也做過同樣的事,在另一塊田區改良土壤,收成一年後,農地面臨開發,無法再耕種,只能再找農地,重新來過。

江慶洲不是個案,因為在台中市,目前有高達1400多公頃的土地,面臨重劃都更。這裡的土地重劃規劃歷史已久,原本有限制開發規範,卻因為地主抗議,不斷訴訟,市政府於是全部開放,形成現今1400公頃土地,分期公辦都更的狀況。

台中市南屯區,因為鄰近高鐵,規劃有高鐵門戶計畫,將近140多公頃土地,也將要進行重劃都更。面臨開發的鎮平、中和里一帶,是台中城市開墾的源起,有悠久歷史。在重劃區域內,大面積是農地,居民依然維持耕作,田埂旁的大樹,成為居民口中的台中金城武樹。

農地、老樹以外,更有許多老屋,四合院的建築結構,有著高聳屋身,精美雕花,說明老屋不凡歷史。研究歷史文化的黃慶聲,在老宅圍牆上比劃著,說明當時如何利用圍牆,防禦盜匪。

來到另一棟古宅,屋主特地走到屋後,展示保存良好的水道系統,說明當時如何用水、排水,老屋如何建立生活系統。對徵收重劃,屋主表示,老屋要不要保留可以商量,但多年來政府沒有明確表示,讓他們不知該如何因應。面對重劃開發來臨,黃慶聲為老宅子奔走,希望透過文資審議,保留這些歷史建築。

台中市土地高度開發,讓許多環境團體相當憂慮,擔心城市的激烈變動,造成農地與人權的衝擊,青年姜盈如舉辦討論會,邀請官員與專家學者到場和民眾對話,釐清重劃開發憂慮。

面對開發引發的種種問題,台中市府官員表示,重劃開發必須進行,徵收手段也無法避免,市府也鼓勵地主自辦都更。姜盈如指出,過去已開發的重劃區,蓋了一堆豪宅,成為炒作工具,卻讓很多居民流離失所,重劃都更的意義在哪裡?

面對都更問題,學者指出,以徵收方式來重劃都更,並不是唯一的更新方式,其實透過公共設施改善,老屋修繕,都可以顧及地方歷史脈絡。

南屯區中和里下牛埔庄,一棟社區老屋正在修繕,當地發展協會,透過老屋再生方式,希望打造一個社區故事館,帶動地區發展。下牛埔庄也是台中歷史悠久的古聚落,有著百年土地公廟,和眾老屋與老樹,幾年來推動社區發展,吸引許多遊客到訪。不過社區同樣面臨重劃都更,土地可能被徵收開發,社區努力將化成泡影,部分居民希望能保留庄頭,讓人看見過去歷史。

農地上長出新的秧苗,江慶洲的農耕計畫,希望種出土地價值,讓人瞭解農地在都市滯洪和生態保育的功能,不該完全用來開發。開發巨輪改變著台中,1400多公頃的重劃開發,讓台中走上不歸路,在流離失所與破壞生態問題中,打造一座水泥之城…

集數
847